中国服装出口企业的必由之路:经营自创服装品牌
海关最新统计数据表明,今年1-7月份中国纺织服装出口额达501.57亿美元,同比增长24.4%。中国目前已成为美日进口服装的主要供应国,但大而不强的态势在中国服装出口中的表现仍很明显。迄今为止,中国尚无一个在时尚产业叫得响的国际品牌。
在老牌服装帝国,20世纪80年代声誉鹊起的时尚业巨子Benetton因定位失误,运用信息技术滞后,导致企业亏损累累,江河日下。在新的CEO的引领下,这艘服装巨轮能否驶回正确的航向,光凭目前其溅起的尚堪入目的水花难下定论。从事财务工作的李女士,终于花费千元,购入了心仪已久的Levis 501女式牛仔裤。
尽管这个价钱,可以买到5条、10条,甚至更多的国产品牌牛仔裤。她搞不清楚Levis这一品牌值多少钱,但具体到这条牛仔裤上,每个字母至少顶上一百元。
在流行服装柜台,这一场景堪称司空见惯。国产品牌服装虽然在用料、染色、做工等方面与国际知名品牌尚存一定差距,但价格差距之大令人咋舌。即便是质地、做工同出一厂的服装,打上知名品牌的标记,售价便翻上几番。
就像下图中所表现的牛仔裤的全球生产、流通格局一样,中国往往同菲律宾、越南等国一样,扮演着服装价值链增值最少的那一环节。中国等国只是生产基地,挣个加工钱,超额利润全被品牌所有者获得。
从美国商务部纺织服装办公室的统计数字上,便可约略看出中国服装与服装强国在品牌含金量方面的差距。据美方公布的数据,中国出口的服装价格约为英国的33%,意大利的26%,法国的22%,也就是说,上述国家出口一件服装,抵得上中国出口3-5件。
丝绸,作为中华文明的象征,其出口也难逃量大价低的怪圈。通过对2002年丝绸服装出口额前50名的分析,单价(件或套)多数在10个美元左右,超过100美元的仅有两家日本在华独资企业。
另外,从美国实施新的服装原产地规则引起欧盟的异议这件事,也可看出中国丝绸制品的尴尬境地。
美国从1996年7月1日施行新的服装原产地规则,规则针对那些产品生产过程或产品所含成份发生或来自一国以上的产品,主要目的是防止一些供货商将一件产品的生产分布在不同国家(地区)以绕过配额限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