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行路上“金轮”滚滚——访启翔针车上海有限公司高级工程师张幸强
作为台资品牌中的佼佼者,启翔股份有限公司以其“金轮牌”工业用缝纫机在行业内享誉盛名。此次我们采访了启翔针车上海有限公司高级工程师、设计科主管张幸强,以启翔公司和“金轮牌”缝纫机的发展道路展开话题,从他们打造一流品 牌、发展先进技术的成功经验中寻找启示。
“金轮”的兵分三路
启翔股份有限公司的研发团队在建设上颇具匠心。启翔针车上海有限公司有专门的设计科,台湾总部也有研发团队,公司还于1997年成立“日本设计公司”,三方保持密切联系,在网络上建立共享空间,实现资源利用率最大化。对于启翔的“兵分三路”,公司高级工程师张辛强十分,他说:“三方在某些新机型的研发工作中,关于一些通用型零部件是资源共享的。三方就某些重点难点问题经常展开会谈,争取找到解决问题的最佳手段,以期提高研发效率、缩短研发周期、优化研发过程。”
在启翔针车上海有限公司内部,研发人员与销售人员之间可畅通地交流。在采访中记者了解到,启翔相当重视对营销员的培养,对于营销员碰头会议中的发言和汇报已经形成成熟的框架体系,使得营销员从客户那里得到的各类第一手信息能第一时间得到汇总,并迅速分类存档。某些有利于研发的信息资料即刻传送至研发设计部门,设计科综合考虑后迅速作出反应和调整。这是一条畅通的信息直通渠道,也是一种成功的管理模式。
上世纪80年代初期,缝纫机行业内的四大品牌发展得如火如茶,作为刚刚加入其中的新人,张幸强赶上了与日本进行技术交流引进的好时机,学习了缝纫机业的许多先进技术。但在这里工作,张幸强坦言压力仍然很大,每天需要处理的事情很多,可问题一一得以解决后的成就感也很强。有一次,启翔的一位客户提出要求:把线架装在机头上。张幸强很清楚,一般的工业用缝纫机的线架设在右上角,但后来得知原因在于该客户以前用惯了韩国机器,韩国机器的线架统一设在机头上,现在转而采用中国的机器后,工人普遍反映不习惯。启翔考虑到该问题的重要性,并立刻着手改造机器,争取第一时间把满意的货
品送到客户手里。
在这里,我们看到台资企业在服务过程中,真正地做到了把消费者的建议奉为“圣旨”,竭尽全力满足他们的一切可行性提议。这看似过于“邀宠”的行为,其实是非凡的明智之举,正是启翔20年来的如此坚持,使“金轮牌”缝纫机在消费者当中饮誉盛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