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装行业思考:双向借道 温州服企的现实路径
当“中国制造”已经成为一种全球标签时,“中国创造”于是被视为“中国制造”的升级版。对于中国的服装行业而言,由“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是否代表着不可逆转的必然趋势?
嘉宾:
著名经济学家 张曙光
温州市服装商会秘书长 汪加福
温州铁多尼服饰有限公司经理蔡忠宝
“温州制造”惊现CHIC
记者:这次CHIC男装展上,来自温州的男装品牌自分两派:一方面,庄吉、乔顿等企业大规模展示品牌形象;另一方面,七家服装制造企业组成“温州制造联盟”,重点突出“贴牌、加工”这样的字眼。这种现象说明了什么?
蔡:温州服装品牌在国内市场上虽然享有极高的知名度,但与进人中国市场的国际同行相比却仍有相当的距离。如何利用自身的资源优势来参与市场竞争,一部分温州企业选择了转型。温州男装在自创品牌抢占市场制高点时,大多选择了引进国际一流装备和技术,创建高品质、大规模品牌加工基地的做法,几乎家家企业都注册了一个带点“国际化”的品牌,虽然品牌名称不同,但在男装市场上温州品牌的同质化现象却十分严重。
随着市场竞争日趋激烈,部分品牌知名度高、市场前景好的企业,苦于同类品牌太多,难以迅速扩大市场份额、加大生产能力,企业难以进人最佳赢利状态;而另一部分缺乏品牌知名度的企业,也因产品销路不畅,造成装备、技术资源的浪费。所以,大多数品牌知名度不够高的企业,考虑到做品牌需要耗费的巨大成本,则由被动竞争改为主动调整,凭借温州服装企业先进的设备优势,放弃自营品牌,改成为全世界的品牌服装做贴牌加工。
汪:作为中国服装产业的风向标,温州无论是率先推出品牌虚拟经营模式,还是大规模地转型搞贴牌加工,总能在业界产生极大的反响。在“名牌兴市”的倡导下,温州男装曾经以高起点、高品质定位自创品牌的架势,在中国服装史上写下了一系列辉煌的篇章。但是,当国内许多服装企业纷纷效仿“温州模式”时,温州千余家男装企业却纷纷转向了为国内外品牌服装做贴牌,纯粹做品牌的企业不过20多家了。
这是为什么?因为温州男装最大的优势之一,就是企业能最大限度地保证产品质量。所以,温州服装商会在对外推介温州形象时,也会突出“温州制造”这一品牌定位。当大家都知道温州的贴牌加工能力,都到温州下订单,温州制造的精品加工能力就具有一定的品牌效应。已经形成完整的社会化分工体系的温州服装业,用“贴牌加工”这个品牌,同样也能成为一个地域经济发展的聚宝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