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牌成就价值--访宁波友诚服装设备有限公司总经理胡孝浩
1991年,胡孝浩以仅有的900元起家,并凭借广阔的渠道资源,以及对海量市场信息的敏锐把握和分析,使其创立的友诚公司不断发展壮大,从而一跃成为行业内知名的经销商。 作为缝机业的中坚力量,经销商身处市场第一线,其凭借广阔的渠道资源,以及对市场信息的敏锐把握和分析,成功地连结着供需双方,对缝机销售起着重要的“桥梁”作用,也是行业信息的灵通人士。
作为身处缝机市场销售第一线的经销商,对于行业现存的各种现象和问题,胡孝浩有着自己的看法,让我们来听听他的观点。
作为我国缝机业内著名的经销商,胡孝浩在当地业内可谓是风云人物。近日,针对目前缝机市场出现回暖的现象以及相关问题,记者对胡孝浩进行了采访。
记者(以下简称“记”):与2006年同期相比,今年缝机市场出现了很大程度的回暖,那么友诚公司的市场销售情况如何?您是如何看待这次市场回暖?
胡孝浩(以下简称“胡”):与许多经销商一样,今年友诚公司的销售也有所回升,我认为行业出现这样的发展态势有其客观原因。
从宏观上讲,虽然国际贸易壁垒难以避免,以及东南亚国家服装产业的崛起对我国服装业发展形成了一定的冲击,但我国服装产业所受
的影响微乎其微。
就以宁波服装业为例。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宁波的许多服装企业引进国际先进生产设备和加工工艺,用大规模的机械化生产代替了熟练的手工生产,发展得相当成熟,并形成了以杉杉、雅戈尔等为代表的宁波服装产业集团军,掀起了宁波服装业的第二次浪潮,同时也奠定了宁波服装业在国内的地位。
而就宁波缝机市场来说,在市场对服装产品质量、生产效率等方面要求不断提高的情况下,引进高质量、高效、高科技含量的服装机械也就成为服装企业的首选,因此宁波当地缝机市场依然具有很大的开拓潜力。
记:您刚刚提到了东南亚地区国家服装业的崛起,我们发现友诚公司在柬埔寨也设有分部。您是如何看柬埔寨缝机市场的?
胡:上世纪90年代中期,柬埔寨服装产业出口收入总额还不到4000万美元,但到了2005年,仅上半年柬埔寨向美国出口服装的收入总额就达6.5亿美元。柬埔寨服装业的发展一方面是由于当地拥有充足的廉价劳动力资源,另一方面,当地优惠的税收政策也是不可或缺的发展因素。目前,国内许多知名大型服装企业纷纷到东南亚国家办厂,正是基于这样的原因,我非常看好这一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