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缝纫机
信息资讯
缝纫客APP安卓
扫二维码加客服微信
导航:

专家指点:中国服装品牌的四个集体病

      在中国,真正能够称得上品牌的企业,少之又少;在中国服装业,真正能够称得上品牌的企业,则更少(七匹狼可除外)。

        为什么这样说呢?

      品牌是一个企业的产品、渠道、服务等各方面留给消费者的综合印象,品牌的作用有两个,一个是把产品铺到消费者的心里,即打动消费者;另一个是把产品铺到消费者的面前,即撬动渠道和终端。

      而我们国内的大部分服装企业,其品牌既不能打动消费者,对渠道的影响与控制力也很弱。中国服装业存在四个“集体性病症”:产品无创新、品牌空心化、渠道不畅、专卖店单店销量低下。

      中国服装的四个“集体病”

      1、产品无创新:不得不价格战

      服装行业的一个通病就是没有核心的设计团队,产品开发随意化,模仿过于严重。

      长期以来,服装业被定义为“制造业”,但实际上服装业却是一个基于设计的行业,制造的成本再低也没有意义,它不是靠价格取胜。

      由于企业没有强大的设计力量,目前服装业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跟风严重!一个款式好卖了,大家都争先恐后地跟着做,去抢这一块蛋糕。

      的确,这样的做法无可厚非,先解决企业的生存要紧。但是,从长远来看,却不一定是可取的运作方法!对于想做品牌的企业而言,产品是支持品牌内涵的重要基础,如果产品在设计过程当中,迷失了当初的品牌主张,找不到自我,随意跟风与模仿,那么,品牌的文化便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被分解。到头来,可能企业花了很多钱去做广告与宣传,而消费者却还是不知所以。

      这样做下去的结果是什么呢?没有了品牌附加值,大家开始拿起唯一的武器----价格,疯狂地拼价格,打价格战!没有了设计附加值与品牌文化的支撑,同样一件产品,消费者只有对价格敏感了。

      这就是很多服装企业感叹:“服装越来越难做,赚钱越来越难”的根本原因。

[1] [2] 
  • 相关阅读
    1. 品牌们终于对「数字化」出重拳了?
      中国1.7亿人就业的纺织服装产业,为何大而不强?
      前7月纺织服装外贸详解出炉,“后疫情”时代几件大事须早作准备
      纺织服装行业遭遇“大撤退”:外贸企业创新自救
      国内纺织业“重回”中西部?为什么从劳动力低廉的东南亚回来了?
  • 赞 0赞 0
  • 踩 0踩 0
        • 确定

      共0条评论

      缝纫客APP
      更多信息请下载安装 缝纫客APP(安卓)查看
      手机扫一扫下方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