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对中国出口退税政策的外行指责
美国认为中国的出口退税是补贴行为的大部分是政党和工会的人士,那是些不懂经济学的人,出口退税是WTO的通行规则,他们的呼吁在WTO得不到任何的回应
中国为了抑制不断攀升的外贸顺差,频频使用下调出口退税的措施,而近段时间美国则用“补贴”问题几次对中国进行施压,外界开始质疑,美国为什么在时隔几年后又要拿这个概念来指责中国的出口?
美国的新施压手段
2007年2月2日,美国贸易代表施瓦布(Susan Schwab)在一份声明中表示,美国认为,中国利用税法等手段鼓励出口,中国企业获得了包括税收返还在内的各类政府补贴,这类企业占到2005年对美出口企业的60%。而美国指责中国提供补贴的行业就包括:钢铁、木材制品、信息技术等。
“中国对钢铁产品实行出口退税,是符合国际贸易理论的,绝对不能算是补贴。”商务部研究院世界经济贸易研究部主任梁艳芬告诉《第一财经日报》,“出口退税不违背世贸组织的规则,它只是在出口时对国内税的一种退补。”
事实上,面对现在美国对华的高贸易赤字,美国已经连续在人民币汇率、反倾销、知识产权、市场开放等问题上向中国施加压力,而补贴被外界普遍认为是今年将会出现的新的美国施压的手段。
一个问题需要澄清:出口退税到底是不是补贴?
WTO明确排除出口退税为“补贴”
经历了1997年的东南亚金融危机,中国在之后一年为了刺激出口而提高了部分商品的出口退税率,当时就有美国商务部高级官员指责中国政府这种行为是一种出口补贴,是“变相的货币贬值”。
当时的外经贸部新闻发言人胡楚生就回应表示,《关税及贸易总协定》(GATT)和世界贸易组织(WTO)都允许采取出口退税的措施,规定只要出口退税不超过出口产品实际所含税负,就不能视为出口补贴。而当时中国政府虽然提高了部分商品出口退税率,但仍然没有超过法定税率,根本不能视为出口补贴。
近十年过去后的今天,美国再次用出口退税来责难中国的出口,只不过当时是提高了出口退税率,如今是为了贸易平衡而降低。
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财政系主任朱青向本报记者表示,美国认为中国的出口退税是补贴行为的大部分是政党和工会的人士,那是些不懂经济学的人,出口退税是WTO的通行规则,他们的呼吁在WTO得不到任何的回应。
根据WTO对于补贴的定义,补贴是政府或任何公共机构发生涉及资金直接转移的政府行为(如赠与、贷款、投股),资金或债务潜在的转移(如贷款提保),或者政府本应征收收入的豁免或未予征收(如税额减免之类的财政鼓励)。
事实上,如果仔细研读WTO《补贴与反补贴措施协议》的话,会发现其允许出口退税的合法依据。
在第一条补贴的定义中,第1.1(ii)中有一个明确的脚注,其文本内容表示“依据GATT1994第16条和本协定附件1至附件3的规定,对一出口产品免征其同类产品供国内消费时所负担的关税或国内税,或免除此类关税或国内税的数量不超过增加的数量,不得视为补贴。”
中国WTO研究会理事陈泰锋告诉《第一财经日报》:“出口退税是避免国家和地区间双重征税、维护国际贸易公平竞争的有效措施,也符合税收的公平和中性原则。”
他进一步向记者解释,世贸组织在规则中把补贴分成了三类,包括禁止的补贴、可申诉的补贴和不可申诉的补贴。而出口退税不包含在这三种情况里面的任何一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