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部缝机市场牛市来临?
"2007年一季度缺工30万!”这个来自深圳技工缺口的数据让人触目惊心。近年来,东部沿海省份的“民工荒”现象正愈演愈烈。数据显示,在温州近三年打工人员以每年20%的比例在递减。在广东,问题更为严重。广东省有近200万人的缺口,缺工比率约为10%。
深圳市劳动保障局就业管理处一负责人介绍,由于技工匮乏,深圳技术工人工资水平也比普工高几倍甚至几十倍。
而与此同时,中西部地区却正成为沿海地区众多因为不堪重负而转移的服装企业的大后方。中西部服装业的发展引起了缝制机械企业的极大关注,纷纷加大了在中西部省份的市场开发力度,有些缝制设备制造企业甚至把中西部市场提高到战略意义的高度,以求在中西部市场中赢得自己的一席之地。这一切似乎预示着,中西部缝机市场的牛市即将来临?
劳动力成沿海服装业转移动因
对于劳动密集型产业的服装业来说,劳动力资源几乎成为企业发展的生命线,能否留住员工成了大型服装企业持续稳定发展的重要筹码,更成了一些中小型服装厂赖以生存的基石。缝纫工作为服装生产厂家的最主要工种,在“民工荒”的背景下成为企业争夺的重点对象之一。
据了解,广东省近两年连续几次调整了工人最低基本工资,外来务工人员薪酬达到每月950-1100元。在服装企业,缝纫工的保底工资一般为800-1000元左右,由于企业大多实行多劳多得的薪酬方式,一些从事包缝机、绷缝机作业的缝纫工有时还可以达到每月3000元左右的工资。另外,各服装生产厂家也纷纷改善工人的生产及生活条件,分别从硬件及软件设施上加大投入以吸引并留住劳动力。
如今,服装厂去招工时,一般会派专车把服装技工从介绍所接送到工厂参观,了解车间环境、食宿条件、机器设备。有些服装企业为了稳定员工,还会选择在每年年初时给回来的员工发红包或奖金,给返乡的缝纫工订购火车票,有些企业甚至还为缝纫工报销来回飞机票。有些服装加工企业为了能够招到缝纫工,不惜开出提供中间人介绍费等条件,只要介绍一个缝纫工并成功做满3个月的,就支付对方100元到300元不等的介绍费。
但是随着东部沿海省份劳动密集型企业的逐渐转型,打工者有了更多的就业选择。另一方面,服装作业的强度比较大,从事服装行业的缝纫工一般需要有一定的身体基础,随着年龄的增加,许多熟练的缝纫工在体能上已经达不到服装工厂的劳动强度,许多缝纫工因为年轻时的劳动强度过重,容易得职业病,从而缩短了自己的劳动力寿命,许多工人不愿意从事缝纫工作。
劳动力成本的不断上升,以及缺工严重等现象使得许多以加工生产为主的中小型服装厂家不堪重负,濒临倒闭。缝制机械行业作为服装业的上游产业,也深受其影响。据宝石公司广东佛山市场负责人陈天兵介绍:“今年一季度,许多只有几十名缝纫工规模的服装厂常常因为招不到工人而停产,这对客户主要以小型服装企业为主的缝制设备企业来说,几乎是个致命的打击。”
中西部省份承接服装业转移
另一方面,具有土地、劳动力等资源优势的安徽、江西等中西部省份抓住发展契机,全方位承接东部沿海及发达省市纺织服装产业的转移,主动参与国内外大企业的配套分工与协作,营造良好的纺织服装业发展环境,切实制定有利于纺织服装业发展的优惠政策和便利投资服务措施,充分发挥加工能力大、熟练工人多、劳动力价格相对低廉的比较优势,努力吸引国内外大企业大集团来投资建厂,以形成纺织工业新增长点,进一步做大纺织服装经济总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