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津重划缝制版图
随着老牌国有缝纫机企业如天津天工缝纫机公司等改制重组的深入和完成,以及高科技企业的崛起,作为我国缝制设备六大产区之一,近来不断调整的京津地区期望甩掉过去一段时期里被动、重要性下降的外部印象,力图在我国缝制设备市场“重划版图”。
据中国缝制机械协会不久前发布的2006年我国缝制设备各大产区的运行数据显示,2006年京津产区的工业生产总值为25.5亿元,比上年增长7.8%,占全国总产值的8%,产值及所占比重较往年都有所上升。尽管增幅相对有限,与计划经济时期的“辉煌”相比,京津地区缝制设备产业在全国的影响力也大不如前,然而,有迹象表明,随着产区内的一系列调整及各个经营实体专业化定位、操作的有效进行,京津地区将有可能在我国缝制设备行业再掀热潮,通过差异化的竞争及企业向高科技产品类型的转移,京津地区有望恢复往日的“辉煌”。
发展轨迹
作为我国缝制设备行业最具声望的老产区之一,京津地区的缝制机械工业基础雄厚。在以家用缝纫机为主导产品的计划经济时代,该地区就是我国缝制设备的主要产区,也是实力最强的产区之一。它有闻名全国的明星企业,也有国内许多地区所不具备的产业配套能力。当时,天津天工缝纫机公司与上海工业缝纫机公司、广东华南公司、陕西缝纫机公司并称为国内缝纫机制造领域的四大名牌。由天工公司生产的牡丹牌家用缝纫机也是那时国内最著名的品牌之一,更令人称道的是,天工公司的家用缝纫机生产规模达到了年产量100万台。
当国内缝制设备行业开始迈进以工业缝纫机为主导产品的发展阶段,以及全球缝制设备产业出现大范围调整、转移时,京津地区依然扮演重要角色。尽管在这一过程中,京津地区受到了民营企业的冲击,整体竞争力有所下降,如在国内市场需求量最大的缝纫机类型——平缝机领域里,京津地区目前已处于相对弱势的地位,无论是大批量产品的配套能力,还是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京津地区都无法与南方沿海的民营企业及部分国有企业竞争。但是,“瘦死的骆驼比马大”,该地区企业所积累的深厚的技术功底和人才实力等方面依然是其他地区的企业所不敢忽视的。
另外,在个别领域中,如在包缝机、绷缝机领域,京津地区却仍处于行业的前列。由于该地区成功“引进”全球知名缝制品牌日本飞马,通过消化吸收飞马公司在包缝机、绷缝机领域的先进技术、工艺及成熟运营经验,京津地区在包缝机、绷缝机领域的发展极为迅速,并形成了一个颇具竞争力的配套圈。眼下,在包缝机、绷缝机领域,该地区已成为国内最具竞争力的产区之一。
困扰因素
公平地说,在我国缝制设备产业由家用缝纫机为主导产品向工业缝纫机为主导产品的转型过程中,京津产区的发展速度是较低于以轻工业为主的某些南方沿海省份的,除了个别领域的成功外,京津地区的缝制设备产业整体竞争力处于相对减弱的过程中。
对此,京津产区具有标志意义的缝纫机生产企业——天工缝纫机公司总经理陈东川表示,天津乃至整个华北地区的缝制设备产业在全国范围内有一定的优势,这主要得益于产区的工业基础以及较长的发展历史,然而,若论产区发展前景及发展速度,困扰整个京津地区发展的问题还是有很多。
“我个人觉得,天津地区的缝制设备产业现阶段的发展潜力并不是很大,不会出现大红大紫的状况,当然,也不会很容易就衰落。这主要是因为它有工业基础,但有规模、经营良好的企业太少。”陈东川表示,“这样的局面导致我们无法形成合力来拉动整个产区的发展,没有企业出来牵头,整个地区缝制设备产业的发展不平衡,不像南方共同发展,能带动产区发展,并带动整机、零件企业发展。由于北方企业习惯单打独斗,因此形成不了合力。”
目前,在京津地区,能横向交流、合作的企业太少。在天津,除了天工缝纫机公司及飞马公司在国内的独资、合资公司外,能横向合作交流的企业非常少,同层次的能构成相互竞争关系的企业基本上没有。与此相同的还有北京,在北京,更多的是科技类企业,如做绣花机控制系统的兴大豪公司及做绣花机的北方天鸟公司,基本上没有做传统缝纫机的企业。这些企业之间也很少有竞争合作的关系。而由于主打产品类型不同,天津与北京之间也缺乏交流和合作的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