轻工行业2006年运行分析及2007年趋势预测
2006年,国内经济发展环境不断改善、市场需求拉动进一步增强,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轻工行业经济运行继续保持了良好发展态势.经济运行平稳,质量效益提高;结构调整加快,发展更加协调;出口适度减缓,进口继续扩大;行业就业增加,社会贡献显著。
一、运行情况
(一)生产保持快速增长。全年规模以上企业累计完成工业总产值(现价,下同)58890亿元,同比增长23.2%;产销率97.7%。从行业看,农副产品加工业、塑料制品业、造纸及纸制品业、家用电器制造业、食品制造业、皮革毛皮制品业工业总产值同比分别增长23.1%、25.3%、22.5%、29.8%、25.8%和20.8%。这六个行业的产值占轻工全行业产值65%左右。从主要产品看,速冻米面食品、搪瓷制品、乳制品、软饮料产量分别增长50%、32%、24%和22%;机制纸及纸板产量增长20%;吸排油烟机、电饭锅、家用洗衣机、微波炉产量分别增长45.7%、42%、13.9%和9.6%。
(二)效益继续大幅提高。全年规模以上企业累计实现产品销售收入55744亿元,同比增长22.9%;实现利润2651亿元,增长28.7%,占全国工业利润的14.1%。实现利润排在前6位的行业是:农副产品加工业(522亿元)、饮料制造业(292亿元)、食品制造业(268亿元)、塑料制品业(264亿元)、造纸及纸制品业(252亿元)、日化产品制造业(167亿元)。这六个行业利润额占轻工全行业利润总额的66%。
(三)出口保持较快增长。全年累计实现出口额2280亿美元,同比增长18.6%,增速比上年同期降低4.9个百分点;进口额572亿美元,增长12.5%。出口交货值13276亿元,增长17.7%。
20大类轻工产品出口全部实现增长。其中:酒类增长1.4倍;轻工机械、玻璃器皿、肥皂、油墨等类产品出口增速均超过30%;电池、罐头、缝纫机及零件、软饮料、家具、塑料、金属制品、照明器具、日杂用品等类产品的出口增速在20%以上;绝大部分的产品出口价格有所提高。
进口的20大类产品中,进口额较大的4个行业是:食品饮料(100.3亿美元)、塑料制品(82.9亿美元)、制浆造纸(74.9亿美元)和日用化学产品(59亿美元)。进口负增长的是:新闻纸(-89.4%)、制盐(-53.9%)、日用机械(-2.5%)。
二、运行特点
(一)国内需求拉动强劲,行业产销增长平稳。在新农村建设步伐加快、扩大消费各项政策不断落实等因素的带动下,轻工行业全年生产增长较快,增长速度平稳,运行质量提高。1-4季度产值增幅分别为25.9%、25.5%、24.9%和23.2%;产销率增长平稳,分别为96.3%、97.2%、97.8%和97.7%。
(二)科技创新带动增强,结构调整步伐加快。依靠科技进步、加快新产品开发对行业发展和产品结构调整的带动作用日益增强,绿色食品、节能家电、环保家居用品等深受消费者欢迎的新产品不断推出。行业全年新产品产值同比增长36.1%,增速加快13.8个百分点。农副食品加工业、饮料制造业、文体用品制造业、家用电器制造业新产品产值同比分别增长了145.4%、64.9%、65.8%和17.3%,分别加快103.5、33、39和5.4个百分点。企业组织结构进一步优化,生产集中度逐步提高,产业集聚式发展格局逐渐形成。
(三)布局更加协调,投资结构进一步改善。与上年相比,东、中部省份轻工业生产在保持平稳的基础上增幅普遍有所回落,西部12省(区、市)轻工经济增长加快,产值增长15%以上。轻工业投资增量主要集中在农副食品加工业、食品制造业、皮革及其制品业、家具制造业、文体用品制造业等与“三农”、就业和群众消费密切关联的行业,上述行业投资增幅分别达到31.6%、42.6%、45.8%、44.8%和3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