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点2006中国缝制机械行业十大关键词
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2006年,看似波澜不惊的中国缝制机械行业,呈现出不一样的表情和特点。冰火两重天、机电一体化、ERP、分手、赊销、学习……每一个关键词的背后都留下了无数值得珍藏的记忆。历史留下脚步,我们用文字记录。一个个焦点话题,一个个突发事件,岁末年初,《中外缝制设备》杂志秉承“尊崇新闻事实”的工作态度和原则,客观、理性、严谨地用文字记录下中国缝制机械行业一年走过的路程。
★关键词一:冰火两重天
从2000年开始,中国缝制机械行业连续攀升,产销总量一再让人看不懂地增长。在一些企业加紧扩大产能、“城外”企业拼命向里进入的时候,宏观调控让所有向前狂奔的脚步在“点刹车”面前不得不放慢速度。较之前两年的12月内销旺季,今年的日子过得明显不同,有些平静,有些淡然,甚至可以用“冷清”两字来形容。
随着能源、资源的日益紧张,中国缝制机械行业面临着越来越大的成本上升压力,其原因在于原材料、交通、人力资源等价格的不断上涨。由于收入增速放慢,而成本上升,机械行业的毛利率出现明显下降。在市场方面,宁波、广东、福建等地经销商反映,内销明显淡于往年,部分地区和企业的销售总量较2005年下滑20%~45%。在内销市场经历寒冬的同时,2006年企业出口国际市场成为拉动行业增长的突破口。中国缝制机械出口几乎全线飘红,各企业都有不俗表现,屡破记录。
【点评】:2005年以来的市场表现,充分说明行业的发展已经回归理性。随着中国宏观调控等政策的初见成效,企业应该保持清醒的头脑,不以盲目追求产量为目标,而应以转向有效提高企业利润为目的。在贷款率偏高的某些企业,政策的紧缩和市场的回落无疑是当头的两棒,如何进行有效的资本运作以及调整企业战略成为当务之急。
另外,伴随着外销“利好”的同时,价格战的硝烟似有弥漫之势,腥风血雨的厮杀过后,必是两败俱伤。在冰火两重天的市场环境下,我们的企业必须更加清醒地认识到只有及时通过市场策略的调整,转向对产品技术性能和质量的提高、售后服务的完善、品牌美誉度的提升等方面下功夫,才能全面实现产品价值的增效,进而获得厂家和消费者双赢的结局。
★关键词二:机电一体化
如果要问2006年产品的主旋律是什么,“机电一体化”无疑是2006年度关键词中的关键词,它使中国缝制机械行业“十一五”期间科技发展的脉胳更为清晰。
标准、飞跃、方正、中捷等公司,纷纷进一步组织人员,加大投入资金,组织开发和生产配套的电脑控制系统;上海鲍麦克斯、浙江卧龙、宁波韵升、芜湖精工、深圳高科润等企业组成的专业开发和生产电脑控制系统的队伍越来越庞大;上海交通大学、浙江大学、清华大学、西安理工大学,包括国际上著名的芯片制造商,如美国微芯公司、日本瑞萨公司等高等学府、专业研究所也纷纷加入电脑控制系统的开发和研制的行列中;在电脑刺绣机电控领域积累了雄厚资金、丰富经验及良好的行业资源的兴大豪也传言将大举进攻平缝机电控领域……可以预见,未来两三年乃至整个“十一五”期间,中国缝制机械行业机电一体化领域的战争将进一步升级。有专家预测,2007年中国市场上的国产电控产品有望达到50万台,机电一体化产品的比率将上升至20%。
【点评】:机电一体化已成为“十一五”期间产品发展的必然趋势。为了抢得一杯“羹”,懂行的、不懂行的企业都纷纷摩拳擦掌,跃跃欲试。有实力的整机企业,选择了自主开发或与高校联手,然而都不同程度地暴露出了方方面面的问题。非本行业上市公司的介入,为中国缝制机械行业的发展注入了新鲜血液,但是如果企业并无长期打算,也有可能导致此领域的恶性竞争。中国缝制机械行业机电一体化道路任重而道远。
★关键词三:向终端进军
继“中捷”率先拉开抢夺终端用户大战的帷幕后,2006年3月28日,由“宝石”独家赞助的“06/07秋冬中国服装流行趋势”在中国国际展览中心粉墨登场。紧接着,2006年4月3日由“通宇”冠名赞助的“通宇·2006中国服装品牌国际化高峰论坛”也隆重拉开帷幕。今天“亮剑”,明天“轿车征集金点子”,以各种名义成立的销售服务中心更是举不胜举。一时间,中国缝制机械行业的市场终端营销战号角连天、硝烟弥漫。从内容选择、现场布置到嘉宾邀请,各个环节都别出心裁,资金方面更是大手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