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利时代”考验企业生存术
“纺织品出口退税率由11%降到9%,服装由13%降到9%,化纤长丝类产品由9%降到5%。”国家将于近期下调纺织品服装出口退税的消息在业内不胫而走。
市场分析人士对此表示,由于出口退税政策实施针对性强,自2001年以来,国家已经4次调整纺织品服装的出口退税,加之人民币不断地小幅升值等因素,纺织服装企业在外贸领域的艰难已是众所周知。此次下调出口退税正式实施后,将进一步挤压企业利润空间,企业“利润危机”近在眼前。
艰难的“微利时代”
“参展的几天,接到的订单并不少,但最终收益却没有多少。”从广交会回来的雪晶毛纺业务经理何敏华对《中国现代企业报》说:“别说退税再下调2-4个点,就是下调1个点都无法承受了!”
据了解,和雪晶毛纺一样的企业并不是少数。在中国从事多年纺织品贸易的法国福京公司市场部经理黄世勇介绍,一般贸易方式才能获得出口退税。目前,中国纺织服装出口的一般贸易约占总出口份额的80%左右,但由于中国出口退税政策所限,中国的纺织企业在出口退税方面较国外竞争对手已经吃了多负担4%-17%不等增值税的亏,再加上原材料及劳动力成本不断上涨等诸多耳熟能详的因素影响,行业平均利润率在2-3%左右,并有下降的趋势。
“出口退税下调1个百分点,行业利润将下降4.6%。”中国纺织品进出口商会副会长王宇基于2006年的数据给出了自己的预计。而这还不是最重要的,据王宇介绍,人民币不断小幅升值才是最大障碍:汇改至今,升值幅度已经超过5%。若实施下调政策,以纺织品为例,5%的升值加上2%的退税,相当于成本增加了7个百分点。国内纺织企业的利润空间何在?
但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业内人士却表示,纺织服装分类复杂,利润不能一概而论。比起服装,纺织面料类回旋余地更小,因为成衣附加值普遍高于面料。时下,竞争者多,进入门槛低的产品,纺织面料企业利润能达到2%已经不错了。
困境中企业各显其能
然而,面临利润空间不断压缩的困境,国内的纺织服装企业却显示出顽强的生命力。对此,王宇介绍,为能维持一定的利润水平,一些企业通过“勒紧裤带”来控制成本。
比如,在服装企业很棘手的库存方面,爱伊美服饰率先动起“手术”:由于通常供货商送来的面料和辅料经常比实际订购的多,因此,多出的面料要么退货,要么留作下次翻货时再用。或者,将库存面料的颜色改成黑色等常用色,在以后生产中逐步消化。此外,该公司还鼓励业务员多推销现有库存面料产品,力争将库存量降至最低。
一些更加积极的手段受众多企业所追捧。首先,实施产品提价。据了解,雪晶毛纺为了转嫁不断增加的成本,目前提高了5%-10%的报价。“至少把人民币升值的3个点和退税减少的2个点消化掉。”何敏华表示。
王宇说,实际上由于我国纺织出口价格比国际市场同类产品低10%以上,出口产品利润微薄,产品价格涨一些,对外商仍有吸引力。有调查显示,目前退税率下调因素有1/2能够通过提高出口价格而传递出去。
其次,公司战略转移。由于多数纺织服装企业受困于欧、美设限,成本不断提高等综合因素影响,向成本较低地区实施战略转移成为提高利润的主要方式。
比如,柬埔寨、越南等国家不在美、欧设限范围内,并且在土地、水、劳动力成本方面较国内更具优势,因此,江苏红豆、浙江华孚等纺织服装企业计划或已经在这些国家设厂。同时,我国中、西部地区也因拥有成本低、原材料丰富和优惠的政策等优势成为东部企业投资的热点。
最后,依靠自主创新,赢得高附加值利润。记者在调查中发现,目前国内纺织企业自主设计和开发的产品比例在不断增多。在这方面,福建虎都服饰的经验最具代表性。该公司于 今年3月初投资兴建了自主研发的吊挂数码集成系统控制,使整个生产线上的缝纫设备之间实现了精确传递和自适应,形成智能化的流水线。同时利用数码生产线的特点,集合了面料、设计、版型、颜色、工艺等各个方面的创新,使产品档次及价格进一步提高,轻松抵消了所增成本。
该公司总经理吴越对此表示,自主研发、设计的产品,不仅能引来更多生意,也节省了高昂的国外设计费用。生产成本降低,附加值很高,利润提升了几倍。
专家:创新才可持续
虽然纺织企业为提高利润、降低成本采取了不同的手段,但业内专家指出,自主创新才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根本。
首先,在提价方面,能否单一的加价不由中国企业说了算。欧美等一些老客户因信息灵通且抗风险能力强,尚可理解和接受。但仍有相当部分客户难以推动。这就使通过提高报价来消化成本的实际效果打了折扣。
其次,虽有不少纺织企业带着热情去周边劳动力成本更低的国家和地区进行实地考察,准备“走出去”,但有关市场调查结果却让企业心寒,当地缺少产业配套,造成综合成本上升,这就成了最大的障碍。
山东一家大型羊毛精纺企业市场负责人李丽对《中国现代企业报》表示,去年该公司通过国外研究公司做了系统调查,发现越南、柬埔寨等周边国家虽有工资成本优势,还有对外资企业的产业税收优惠政策,但可以做配套的当地企业基本没有,产业配套能力极差。根据调查数据分析,综合制造成本未必比长三角地区低。
业内专家分析指出,企业的竞争优势来自某个或几个特定环节的优势,这些是决定企业战略成败的关键环节。比如,做一件衬衫,大到面料、小到纽扣都是由专业配套商提供的,服装厂其实是一个组装车间。在江浙等地区,完整的产业配套链已经形成了,距离最远的供应商也不过两小时的车程。供应链管理成本降到最低,而这在越南、柬埔寨等国家是无法做到的。
除此之外,当地的政策环境、意识观念对战略转移的成败至关重要,企业要为这些较难预测的风险承担一定成本,不可能一蹴而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