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缝纫机
信息资讯
缝纫客APP安卓
扫二维码加客服微信
导航:

绿色指标 我们该如何达到?

       ● 名词解释

        REACH法规(Registration,Evaluation,AuthorizationandRestrictionofChemicals),中文全称为《关于化学品注册、评估、授权与限制制度》。该法规于2006年12月经欧盟议会和欧盟理事会正式表决通过,并于2007年6月1日正式生效。其主要内容是通过建立一个全面的化学品生产、进口监管系统,对欧盟境内生产、使用中和在市场上销售的化学品进行监控管理,目的在于保护人类健康和自然环境不受到化学品的负面影响。

        REACH并不是一个单独的法令或法规,而是一个涵盖化学品生产、贸易和使用安全的综合性法规。

        众所周知,2007年是我国处理纺织品服装贸易国际关系的关键一年,也是《中欧纺织品谅解备忘录》有效期的最后一年。

        今年6月1日,经过长达六年的讨论,欧盟的REACH法规正式实施。该法规是迄今为止关于化学品管理最为复杂的法规,程序繁杂,涉及面广,在全球范围内备受关注。业内专家称,REACH法规将涉及欧盟市场上约3万种化工产品,将影响我国大概3万多家企业,使我国出口欧盟产品的成本提高约5%,进口欧盟产品的成本增加约6%。

        纺织品服装在贸易保护中历来属于高危产品,而REACH法规涉及面又极为广泛。显然,REACH法规提高了其对进口产品的要求。

        那么,面对REACH法规的实施,中国纺织服装企业该怎么做?

        早在2007年初,面对2006年度纺织品贸易超过20%的增幅,商务部外贸司副司长孙际文就发出了“应该高度关注2007年度中欧备忘录以后走势情况”的警示,指出2007年行业的出口形势表面上看风平浪静,实际上却是暗潮涌动。

        2005年6月和11月,经过艰难谈判之后,中欧、中美分别签署谅解备忘录,以配额的形式化解了纺织品贸易争端。协议的截止时间分别是2007年年底和2008年年底。

        根据达成的协议,中美、中欧在与中国进行纺织品贸易的同时,克制使用了3个“不利”条款,其中包括《中国加入世贸组织议定书》第15条“确定补贴和倾销时的价格可比性”、第16条“特定产品过渡性保障机制”,以及《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工作组报告书》中专门针对中国纺织服装产品制定的242条款。正是这样的协议成就了中国纺织品服装出口的高速增长。

        针对此,欧盟业界在2007年初就提出,要求中国2007年设限期满后采取自限等手段控制出口。虽然中国纺织服装业界对此早有准备,在初步认识的基础上对应对措施等早有过各种各样的探讨,但到了它正式实施之时,我们仍需再对此进行系统的归纳和整理。
     
       谁会受到影响?

        商务部世界贸易组织司司长张向晨指出,REACH法规实际涉及的产品范围很广,它的实施不仅会对石油和化工行业产生影响,而且对下游相关产业如纺织、轻工、电子、汽车等行业的影响可能会更大。预计该法规实施后,不仅会使对欧盟出口产品的成本提高5%以上,还会使从欧盟进口产品的成本增加6%以上。

        据悉,REACH法规所监管的化学品并不单纯指化工产品,而是包括了所有以自然形态存在或通过加工过程取得的化学元素及其化合物(REACH法规明确豁免监管的产品除外)。更准确地说,REACH法规是一个监管化学物质的法规,其实际影响范围包括了化工产品和含有化学物质的下游产品。

        REACH法规的监管方法即注册、评估、许可、限制。注册,指年产量或进口量超过一吨的化学物质的制造商或进口商必须向主管机关提供包括技术档案、化学安全报告等在内的材料进行注册,未经注册的化学物质不能在欧盟境内生产、使用或销售;评估,指主管机关将审查、评估申报材料是否符合注册要求;许可,指对于需要高度关注的化学品,生产商和进口商必须经过主管机关许可,并以被许可的方式和用途生产、使用或销售该化学物质,未经许可的生产商或进口商不得生产、使用或销售该化学物质;限制,指法规中限定了某些具有危险性的化学品的生产、使用和销售的条件,不符合条件的化学物质将被强制排除在欧盟市场以外。

        从长远来看,REACH法规积极保护人类健康和自然环境的态度是值得尊重和赞赏的。据评估,在未来30年中,该法规在减少疾病等方面带来的价值约为500亿欧元。法规实施后,将有3万多种物质受到监管,而这3万种物质所涉及的产品以及生产商、销售商的数量将非常惊人。

        有多少与行业有关?

        商务部世界贸易组织司司长张向晨表示,REACH法规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将更多控制化学品风险的责任从管理部门转到了企业。如前所述,生产、经营、使用化学品的企业需要了解化学物质的安全特性,了解其是否对人体和环境产生危害。而要了解化学物质的安全特性就要有实验数据的支持,从这个意义上说,要进入欧盟市场,没有数据就没有市场准入。数据的获得、按REACH法规相应地完成注册、评估和授权程序则意味着生产和出口成本的提高,会对企业的经营带来挑战。

        纺织工业属于化工行业的下游产业。纺织纱线、面料的染整过程中会使用到各种含有化学成分的染料、助剂、整理剂等。这些纱线、面料和由其制成的纺织制品和服装中不可避免地含有一些化学物质。这些化学物质就是REACH法规所监管的“物品中的化学物质”。

        REACH法规将直接影响我国对欧出口创汇。目前尽管我国直接出口到欧盟的染料量不是很大,但是使用染化料、助剂等化学品加工的纺织品服装出口到欧盟的量却比较可观,占纺织品服装总出口的10%以上。

        REACH法规的检测项目之多和费用之高将影响出口企业订单。目前印染布测试的项目就多达10多项,进口商甚至因其中一项检验不合格而拒收全批订货。

    中国纺织工业协会负责人表示,依照REACH法规,以下几类纺织品服装需要就其所含化学物质接受监管:

        1.含有可能“释放”出来的化学物质的纺织品和服装REACH法规规定,按照正常、合理的预期,如果物品中的化学物质可能从物品中“释放”出来,且每个生产商或进口商每年生产或进口的物品中含有该化学物质的重量超过1吨,则生产商或进口商必须向主管机构提交规定材料,对该化学物质进行注册。纺织品服装中所含的化学物质如果符合上述条件,则生产商或进口商需要进行注册。

        2.含有高度受关注化学物质的纺织品服装高度受关注化学物质指的是一些对于人体健康和自然环境具有较高危险性的物质。按照REACH法规,这类物质包括致癌物质、诱导性有机体突变物质、对生殖有毒的物质(以上三类总称CMR);持久留存的、生物积聚性的有毒物质(PBT);高度持久留存的、高度生物积聚性的物质(PvB);以及其他有科学证据证明与上述物质具有相同危险性,威胁人类健康和自然环境的物质。

        REACH法规规定,所有高度受关注物质的生产、进口和在市场上出现必须经过主管机关许可,且只能用于被许可的用途。同时,如果每个生产商或进口商每年生产或进口的物品中含有这类化学物质的重量超过1吨,且该化学物质在物品中的重量比重超过0.1%,则生产商或进口商必须向主管机构提交规定材料进行告知。但如果按照正常、合理的预期,该物质被排除直接暴露于人和环境的可能性,则可以豁免告知义务,仅提供适当的说明即可。告知是一种比较简单略的注册方法,所需要提供的材料比进行注册稍显简单。

        按照这些规定,如果生产或进口含有高度受关注化学物质的纺织品服装,进口商首先必须申请许可这些物质用于纺织染整工艺,且经其处理的纺织品服装可以在欧盟生产或进口到欧盟并销售。如果纺织品服装中所含高度受关注物质符合上述重量和比重要求,生产商和进口商还必须提供规定材料进行告知。

        另外,REACH法规规定,如果下游制成品中使用的物质是由经过许可的公司生产或进口的,且用于已被许可的用途,则下游制成品生产商或进口商只需要通知主管机关他们正在使用这种物质就可以了。因此,如果染化料的生产商或进口商如果已经被许可生产、销售这些染化料,且这些染化料被许可用于纺织染整工艺,则使用这些生产商和进口商提供的染化料加工的纺织品、服装只要直接进行告知就可以生产、进口和销售。

        3.含有受限制物质的纺织品服装

        REACH法规第17个附件中列出了到目前为止生产、进口、使用和销售需要受到限制的化学物质,并列明了受到限制的用途,以及可以生产、进口、使用和消费的条件。主管机关会根据需要不断修改这一名单。

        按照这一规定,如果生产和进口含有受限制物质的纺织品服装,则生产商、进口商必须确定这些物质符合法规的要求,可以用于纺织染整工艺,且经其处理的纺织品服装可以在欧盟生产或进口到欧盟并销售。否则,产品无法进入欧盟市场。

        我们的姿态

        有关专家分析,我们应该以积极的姿态来面对这一问题。虽然高技术竞争的制高点在于产品与技术标准的制定,不断提高的标准决定了发展这个产业的主动权。但从有利的方面看,REACH法规严格的环境和技术标准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促进我国纺织服装企业改进技术工艺,提升产品质量,从而推进纺织工业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但就REACH法规执行初期来看,我国纺织工业肯定要承担相当的负面影响。

        由于涉及较多复杂的技术环节,我国纺织工业受REACH法规影响的具体范围尚无法确定,整个行业将为REACH法规支出的具体成本(包括染化料价格上涨、检测费用、企业退出欧盟市场的利润损失等)也还无法精确测算。从整体上说,REACH法规对我国纺织工业最主要的影响是增加了纺织品服装出口的难度,提高了染化料的价格,增加了纺织行业的成本。

    首先,完成注册、许可程序需要提供大量的材料,其中包括一些必须通过复杂的技术检测和评估才能取得的报告。企业需要为此花费大量精力,并支付高额费用(包括检测、评估费用,注册、许可费用等)。我国纺织工业并不属于高利润行业,且行业以中小企业居多,很多企业可能根本没有能力承担注册和许可成本,于是REACH法规必然将导致部分企业退出欧盟市场。

        其次,由于REACH法规的实施,欧盟以及我国一些出口欧盟的染化料生产企业也都要面临同样的注册、许可费用。而企业肯定要将这些成本分散到产品当中。这样,我国纺织企业从欧盟进口的染化料,以及国内出口企业生产的染化料价格都要有不同程度的提高,从而增加纺织品和服装的生产成本,影响我国纺织品、服装的整体价格竞争力。

        不过,对人类健康和自然环境采取格外谨慎的态度是欧盟的一贯作风,出台这样一部法规是迟早的事情。而且,随着人们对环境和健康给予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发达国家应该都会相继采取类似措施来管理化学物质的使用。对于纺织服装出口企业来说,接受发达国家技术性法规的监管是不可避免的,只是时间早晚的问题。早些适应能够取得更多的竞争优势。欧盟主要的纺织品服装进口国多是亚洲发展中国家,这些国家的企业放弃欧盟市场的情况可能更加普遍。与这些国家的企业相比,中国企业应该有较强的经济和技术实力。如果能够完成注册、许可等监管程序,进入欧盟市场,我国企业肯定能够牢固掌握现有市场,并有机会进一步扩张。

        我们要怎样应对?

        中国纺织工业协会负责人强调,虽然REACH法规已于6月1日正式生效,但从法规生效到所有化学物质注册完成有相当长的一段过程,时间为11年。因此,REACH法规的影响不是马上就会发生的,企业还有时间可以充分了解REACH法规,并采取相应的措施。

        对于我国输欧纺织服装企业来说,首要的工作是先简单了解REACH法规,弄清本企业出口是否会受到REACH法规影响。如果认为可能受到影响,应详细了解REACH法规相关规定,并开始以下工作:

        1.了解相关技术指标企业应通过上游企业了解自己使用的染化料的成分,并充分了解本企业产品的相关技术指标,明确自己所生产的纺织品、服装中是否含有可能“释放”出来的化学成分,该成分在每件产品中含量有多少;参照REACH法规第14个附件(将于2009年6月发布),明确产品中是否含有高度受关注物质,该物质在每件产品中含量有多少,所占重量比重有多少;参照第17个附件,明确产品中是否含有受限制物质,按照REACH法规该物质是否可以用于纺织品、服装,是否可以进口至欧盟并销售。

        2.尝试替代受监管化学物质如果产品中含有不能用于纺织品、服装的受限制物质,则企业必须寻找其他不受限制或符合限制条件的物质替代原有物质。如果无法替代,则这部分产品只能放弃对欧盟出口。如产品中含有高度受关注物质,企业也应尽量寻找替代产品,争取只进行注册,以避免许可申请程序和许可不被批准带来的麻烦。产品中如含有可能“释放”出的物质,企业也应尝试寻找无需注册的替代产品,尽量减少出口障碍。在这个过程中,纺织服装企业需要与染化料生产企业充分沟通,了解相关技术指标,如现有物质无法替代,要尽早开始下一步的工作。

        3.了解上游染化料企业是否准备在欧盟注册或申请许可如产品中含有高度受关注物质,纺织服装企业应向上游染化料生产企业(包括国内和国外企业)了解其是否向欧盟出口或在欧盟生产,及该公司是否准备在欧盟申请许可。应尽量使用准备申请许可的染化料生产企业生产的拟申请许可产品。这样可以免去本企业的许可程序,只进行告知。

        4.估算出口产品中受监管物质的含量,评估完成注册、许可的可能性REACH法规对生产、进口不同重量的化学物质有不同的注册要求(以1吨、10吨、100吨、1000吨分级)和不同的时间段安排。因此,如出口受监管的产品,企业应根据出口数量和相关技术指标估算出口产品中所含各类物质的重量有多少,重量比重占多少,以明确应按照什么要求、在什么时间以前完成注册。参考企业经济和技术实力,评估企业是否可能在规定时间内提供规定材料,完成注册和许可。

        按照REACH法规,有些符合条件的化学物质某些注册信息可以共享,后进行注册的企业只要向先注册的企业支付知识产权费用即可使用这部分信息。企业在评估完成注册、许可程序的可能性及进行成本评估时,可适当了解欧盟同类产品生产企业情况,考虑是否可能取得共享信息,降低注册难度和成本。

        5.评估成本,选择是否继续出口及选择进行注册、许可的方式企业应进行成本和利益评估,决定是否要就某些产品放弃欧盟市场。如果决定接受REACH法规监管,应进一步评估成本,选择自己到欧盟成立企业,或选择委托欧盟境内的企业代为注册和申请许可。如果选择委托代理,应订立合同,有效保护本企业利益。

        一般来说,对于对欧盟出口量较大、经济实力较强的企业,建议自己到欧盟成立企业进行注册和许可,尽量避免其他方法带来的法律风险。中、小企业如在欧盟有大型进口商,可选择委托对方代理。

        在完成上述几个方面的工作后,企业应该着手准备材料,进行必要的检测和评估,积极准备注册和申请许可。

缝纫客APP
更多信息请下载安装 缝纫客APP(安卓)查看
手机扫一扫下方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