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箱包之都”白沟:庄稼汉打造“北方购物天堂”
日客流量达25万人次,黄金周期间日客流量则超过30万人次。走进被河北省委书记白克明称作“北方购物天堂”的箱包之都白沟,置身那栉比鳞次的商铺、车水马龙的人流物流、喧嚣热闹的商贩之中,你如何能想像这里曾是“晴天一身土,雨天两腿泥”的村街集市。
谈起变化,土生土长的白沟百姓周明波说,是党的改革开放政策威力大;白沟镇的党委书记李洪强讲,是白沟的庄稼汉创造了草根经济奇观!
3万多农民洗脚上田当老板
40多岁,一身现代都市女性装束,一头烫发,谈笑从容。张金英,20多年前还是个朴实的农村姑娘;20多年后,她和3万多土里刨食的乡亲依托箱包市场的发展,洗脚上田做了老板,把产品卖到法国、俄罗斯、日本、美国等120多个国家和地区。
白沟,位于北京、天津、河北保定三市的腹地,隶属于河北省高碑店市。在计划经济时代,这里人多地少,是远近闻名的穷乡。上世纪70年代末,一些农民为求活路开始用人造革加工自行车座套和简易手提袋。如今是白沟一家本地品牌企业总经理的张金英,也是从那时起开始从农民变成“一个农家手工作坊里的女工,工具只有一台缝纫机”。
口齿伶俐、思维敏捷的张金英向记者回顾了当时的情景:“当时一般家庭作坊的分工是,男人负责购买原辅材料,女人缝包,男人摆地摊或走街串巷去卖。”在她家里就是父亲负责购买原辅料,自己和母亲缝包,然后父亲去卖包。
“那时做的包色调和款式都非常单一,顶多在包上印上‘北京’‘上海’等字样,一只包卖两块钱,能赚两三毛钱。”
1986年以后,张金英见有些邻居从广州买回样品照着做,而她则开始直接从广州进货在白沟销售。逐渐地,她的生意越做越大,如今她已注册了自己的公司和商标,并代理国际箱包品牌。
张金英介绍说,在白沟镇经营箱包的本地人中,大部分都是靠小作坊起家当老板的。由于没有什么技术难题,普通工人在一个生产厂家干上几年也就成了熟练工,之后他们就会自立门户。一般来说,每个10年以上的企业都已经培养出10来个另立门户的同行“老板”。
记者采访了解到,目前白沟镇300人以上规模的企业有300家,个体加工企业3000多家,全镇有固定门店1万多家,经营摊位3万多个,其中经营主体95%以上是当地农民。这也就意味着白沟镇有3万多农民成了“老板”,而这个镇的总人口是11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