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文化的精髓所在
如果说行业是一艘正在行驶中的航船的话,那么行业文化无疑就是这艘航船的既定目标和内在动力。近年来,我国缝制机械行业企业十分注重文化建设,以具有文化特色的管理方式树立了企业形象,不断增强企业的凝聚力和竞争力,推动了行业稳定、协调、健康的发展。
行业文化是行业在社会文化和经济文化背景中逐步形成的,与本行业息息相关的基本信念、价值观念、道德规范,以及由此产生的思维方式、行为方式、品牌效应的综合体现。如果说文化作为一种“软实力”,已日益成为一个国家和地区综合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那么一个行业的文化发达程度和特质内涵也深刻地影响着行业的发展。塑造行业文化的关键点在于确立行业企业的核心理念和规范行业秩序。核心理念起导向作用,而秩序则发挥着准则效用。结合缝制机械行业的实际,笔者认为应该从四个方面对行业文化建设进行定位。
第一、树立行业社会责任意识,使之成为行业文化的核心内涵。
如今,中国缝制机械行业的发展势头良好,行业经济持续稳定增长,质量和效益不断提高,参与国际竞争的核心竞争力也日益增强。然而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大背景下,一个缝制机械企业要提高竞争能力,要保证自己的品牌在国际上拥有一席之地,就必须要重视社会责任。企业履行社会责任,创建责任型企业不仅是社会的要求,也是加入WTO的必然要求。
二十多年来,通宇公司董事长陈晓青始终把“做一个有责任心的人、办一个有责任心的企业”作为座右铭,时刻关注公益事业,依法纳税、解决近几千人的就业,并积极向慈善、教育、光彩等事业捐款捐物,主动承担了企业的社会责任。如果把企业都当成社会的企业来办,那么这个企业必定可以走得远走得好,飞跃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副主任孙晓康曾这样评价飞跃:“飞跃的创新实践对我国广大企业,尤其是民营企业具有十分重要的借鉴意义。在飞跃身上,我们可以看出其强烈的创新意识和社会责任意识,这是每一个企业都必不可少的。”
第二、坚持“开拓创新”,增强行业活力和发展后劲。
为了顺应国际化的竞争趋势,我国缝制机械行业产品结构通过不断调整、升级,如今高技术、高附加值产品的比重已显著提高,但就行业特性来看,行业中还存在不少问题。与国际缝制机械制造先进水平相比,无论是产品品种、质量、档次,还是行业的技术、工艺、管理水平等方面我国缝制机械行业都存在着一定的差距。要跟上国际化的步伐,把民族品牌真正在世界打响,这就要求我国缝制机械行业进入产品结构调整、产业升级的转型阶段,这样一来,前几年那种装配型的小企业如雨后春笋般出现的景象很难再现,行业“洗牌”已经拉开序幕。在这样激烈的竞争下,加大创新力度是各企业的当务之急,也是必由之路。
第三、努力“恪守诚信”,优化行业发展的外部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