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缝纫机
信息资讯
缝纫客APP安卓
扫二维码加客服微信
导航:

政策调整无余地 利息税成必要选择

        世界财经报道:https://finance.icxo.com讯,中国货币政策调整的余地并不充裕,利率上调并非最佳选择,而利息税的取消或暂停征收应该是一个必要选择。利息税取消有利于改变公众对金融资产相对风险和收益的预期,从而优化金融资产结构。

      据报道,继2007年5月19日中央银行分别上调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0.27和0.18个百分点后,从国家统计局6月公布的数据看,2007年5月的通货膨胀率依然毫无悬念地跨越了3%,一年期存款利率再度变为负利率,中央银行上调基准利率似乎又成为一种必然。
     
      与此同时,一种更有说服力的观点是取消已经征收了八年的利息税,这意味着新一轮财税政策与货币政策并举,共同实施对宏观运行的需求管理。然而,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分别作为宏观调控的两种主要手段在政策目标和传导机制上存在显著差异,因而具有不同的预期政策效果。

      与利息税的开征相似,该税种的取消同样基于宏观调控当局对经济走势的中期判断而非短期波动管理。利息税开征的经济背景是,中国央行从1996年5月1日起连续七次降低人民币存贷款利率,仍难以扭转储蓄存款余额增长的势头。为了调控经济、拉动内需、刺激消费,国家税务总局决定恢复征收利息税。中国从1999年11月1日起,正式施行《对储蓄存款利息所得征收个人所得税的实施办法》,并规定开征税率为20%。

      反观当前,中央银行已经在最近两个月内两度提高存贷款基准利率。值得思考的一个特殊现象是,2006年4月28日中央银行单独上调金融机构贷款基准利率,而存款利率维持不变,但2007年5月19日的利率上调则把存款基准利率上调0.27个百分点,贷款基准利率仅上调0.18个百分点。这充分说明中国面临一个激烈的中期金融结构变动——居民的金融资产持有形式发生较大调整。

      可以说,一直到2006年第四季度之前,公众持有储蓄存款的意愿始终强烈,因此在利率政策上甚至可以出现仅上调贷款利率而维持存款利率低位的现象,而根据中央银行公布的数据,到2007年5月末,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为37.31万亿元,同比增长14.11%;当月人民币各项存款增加1581亿元,同比少增2662亿元。其中,居民户储蓄存款减少2784亿元,同比多减2959亿元(去年同期增加174亿元)。这是一个非常关键的中期现象--如果出现居民储蓄存款持续下降,则利率上升是一个可预期的政策趋势,由此,利息税取消的政策放大效应将十分明显:在税率固定的背景下,利率越高,税收返还的力度越大。

缝纫客APP
更多信息请下载安装 缝纫客APP(安卓)查看
手机扫一扫下方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