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缝纫机
信息资讯
缝纫客APP安卓
扫二维码加客服微信
导航:

2006年缝机业产经运行分析

      2006年,作为“十一五”发展规划的开局之年,在面对原材料上调、国内服装产业结构调整、人民币升值以及国家宏观调控、土地使用审批收紧等一系列因素的考验之下,国内缝制机械行业坚持科学发展观,加快自主创新与产业结构调整的步伐,积极转变经营方式,使行业整体经济实现了持续稳定的增长。

        可以说,这一年行业总体经济运营质量与效益不断提高,企业参与国际竞争的能力得到提升,实现了中国缝制机械行业的健康、和谐、有序发展。

      360亿元印证行业发展

        2006年,中国缝制机械行业共完成工业生产总值约360亿元人民币,比上一年增长了12.5%,全年生产缝制机械1650万台,比上一年增长了6.5%。

        从3月13日举行的中国缝制机械协会八届二次理事会上获悉,2006年我国缝制机械行业共完成工业生产总值约360亿元人民币,全年生产缝制机械1650万台,均比上一年有所增长。据中缝协、国家统计局对我国缝机行业内390家缝制机械生产企业(其中整机企业177家,零部件企业213家)的统计显示,2006年行业经济运行形势良好,凸显四大特点:

        一、经济稳定增长。据统计,390家缝制机械生产企业共完成工业生产总值283亿元人民币,比上一年增长12.8%。其中,整机生产企业共完成工业生产总值233亿元人民币,比上一年增长13.9%;零部件生产企业完成工业生产总值50亿元人民币,比上一年下降
    了2.3%。尽管行业经济增幅比上一年有所放缓,但工业生产总值和销售产值彼此差额相对缩小,这也证明了行业已经逐渐走出快速增长期,正朝着稳定、良性的增长阶段过渡。

        二、产量增加的速度趋于平稳。上述这177家整机生产企业,共生产各类缝制机械1345万台,比上一年增长8.2%,与前几年比较,这一数据证明产量的增速在逐步放缓。从分析数据上看,普通家用机生产明显开始下降,而多功能家用机生产大幅度提高,显示
      出市场对高科技含量产品的需求。

        三、经济效益增长速度较快。根据中缝协财务指标看,上述390家缝制机械生产企业共完成产品销售收入280亿元人民币,比上一年增长了19.9%;其中,整机企业完成产品销售收入230亿元人民币,比上一年增长了24.8%,零部件企业完成销售收入50亿元人民 币,比上一年增长了1.5%;整机和零部件实现利税总额为27.9亿元人民币,实现利润19.2亿元人民币,分别比上一年增长了17.4%和15.2%。经统计,目前全行业利税总额在500万元人民币以上的企业达到了88家,这些企业的工业生产总值为182亿元人民币,占全行业的64%,行业优势企业的地位愈加明显,这些企业将继续保持“又好又快”的经济运行态势,并进一步稳定自身的主导地位。

        四、出口速度加快,进口数量下降。根据海关总署的统计,我国缝制机械2006年累计出口整机1279.9万台,出口创汇12亿美元,分别比上一年增长6.55%和 25.3%;与此同时,2006年我国累计进口整机的数量明显下降,共计79万台,进口额3.45亿美元,分别比上一年下降32.29%和6.07%。其中,家用机、工业机及零部件的进口额与2005年同比下降速度较快,尤其是零部件的进口额下降幅度更为明显。

      产业集中度进一步提高

        六大产区产值与上一年同比均有上升,浙江138.9亿元,增长了19.7%;上海41.7亿元,增长6.9%;广东22.7亿元,增长23.5%;陕西为20.3亿元,增长21.7%;江苏则增长10.8%、京津为7.8%。

      根据区域划分的现状分析,2006年缝机行业由于生产能力和产业集中度的提升,进一步显示出缝制机械行业自身的特点以及发展优势。目前,占全行业93%以上的产能,均集中在浙江、上海、京津、广东、陕西以及江苏这6大产区,由于产业规模的不断扩大,
    对当地经济的发展起到了必不可少的推动作用。

        2006年浙江及江苏、京津产区的工业生产总值所占比重均有所上升。其中,浙江产区的工业生产总值为138.9亿元人民币,比上一年增长了19.7%,占我国缝制机械产值总额的49%,接近一半;台州、宁波、诸暨、东阳、丽水以及温州等地,实现整、零配套企业之间的优势互补、共同发展,形成了具有地方特色的产业格局。目前,浙江已经成为我国缝制机械制造第一大产区的地位,已无可撼动。另外,江苏、京津两大产区总产值上升的幅度也很明显,分别比上一年提高了10.8%和7.80%;与此同时,上海、广东和陕西产区的产值在总产值中所占比重均比上一年有所下降,但各产区的生产总值却有所上升:上海为41.7亿元人民币,上升6.9%;广东为22.7亿元人民币,上升23.5%;陕西为20.3亿元人民币,上升21.7%。

        2006年,国内缝制机械行业正在加速盘整。据统计,上述390家缝制机械企业中,产值达到500万元人民币以上的企业有363家,比上一年增加了27%;产值在5000万元人民币以上的企业有86家,比上一年增加了56%;产值达到1亿元人民币以上的企业有47家,比上一年增加了21%,共完成工业生产总值202亿元人民币,占规模以上企业总产值的71%。其中,以标准、飞跃、上工、中捷、宝石、杰克、通宇等骨干企业为代表,其产值平均增速达到了22%,均超过了行业内部12.5%的平均水平;其中汇宝、中森、伊士曼、宝狮、远成等中型企业的发展尤为迅速,产值平均增速达到了40%,企业规模日益扩大,产能更加集中,使行业的整体实力得到了增强。

        民营企业产能的增强,使行业经济运行得到了空前活跃。在国际、国内纺织服装业的积极推动之下,在国际缝制机械产业大幅度转移的前提下,我国从事缝制机械制造的民营企业蓬勃发展,飞跃、中捷、宝石、杰克、通宇等优秀民营企业成为了国内缝制机械行业的领头羊。2006年,上述390家缝制机械生产企业中,民营企业共完成工业生产总值187亿元人民币,比上一年增长了17.7%,占全行业产值的66%,其中产值在5000万元人民币以上的民营企业达到70余家;产值超过1亿元人民币的民营企业就有22家。

        此外,在中国境内的外资企业共完成生产总值67亿元人民币,比上一年增长了5.7%。

缝纫客APP
更多信息请下载安装 缝纫客APP(安卓)查看
手机扫一扫下方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