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生存更可贵的是什么
调查数据显示,目前中国企业只有1%的成功率。100家企业经过5年的发展,90%的企业会关门,剩下的10家,再经过5年发展,又会倒闭90%,最后只能剩下1%的企业能够成功。
譬如市场化程度较早、竞争又非常充分的中国家电业,10年前彩电品牌有100多个,现在存活的也只剩海尔、海信、长虹、TCL、创维、康佳等十几家企业了。而国际上很多行业也都经历了这样的洗礼,甚至在全球范围内,行业资源最后的结局都被少数几家企业所垄断,很多行业竞争最后成为寡头之间的游戏。
资源的集中带来的是大部分企业的淘汰,面对激烈的竞争环境,对于企业而言,判断良莠的最好佐证,不在当下,而是五年、十年甚至百年以后,企业是否仍健康而持续地活着。20世纪是大鱼吃小鱼的时代,一些大型企业依靠垄断资源,不断扩大规模,不断进行兼并和多元化发展,结果是有的迷失了方向,有的陷入了困境。
如今随着市场的进一步放开,竞争的加剧,市场进入快鱼吃慢鱼的时代,许多反应速度快、运转灵活的企业更容易适应市场发展变化。在这种情况下,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不在规模,而在于迅速判断,抓住机遇,快速出击。正确决策与响应创新才是企业保持健康发展的前提。
国内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更多的国际资源在中国寻找发展机遇。对于中国企业而言,伴随着市场的深度放开与宽度竞争,在发展过程中面临的机遇和选择也越来越多。未来五年、十年甚至更远,企业将站在一个什么样的位置,完全取决于当下的经营决策和战略眼光。一个健康的企业除了要有健康的身体(运营管理)外,更重要的是要有一个清晰的大脑。
与规模相比,与多元化相比,企业活下去更显得可贵,而更可贵的是企业因健康而获得存在的动力与活力。逢危当弃,能舍可得,强壮自己,健康而有价值的持续生存,这应是中国企业现在和未来的战略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