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缝纫机
信息资讯
缝纫客APP安卓
扫二维码加客服微信
导航:

绍兴纺织工业振兴发展纲要

    前言

      纺织工业是我市的传统产业,具有悠久的历史,早在唐朝就素有“日出华舍万丈绸”之誉。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近年,我市纺织企业紧紧抓住国际产业转移和加入世贸组织等重要战略机遇期,充分发挥比较优势,纺织工业得到较大的发展和提高,已成为我市的重要支柱产业和特色产业,在全市工业经济乃至整个国民经济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在全国乃至全球也享有较高知名度。然而,我市纺织工业在取得快速发展的同时,由于受资源能源以及国际市场变化的影响,长期积累的结构性矛盾日益突出,面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新形势以及国际纺织品贸易体制的新变化,纺织工业要继续保持现有的优势地位,任务十分艰巨。为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推动纺织工业科技进步和自主创新,转变增长方式,促进产业升级和结构调整,实现纺织工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我们在分析我市纺织工业现状、特点、存在问题以及国内外环境变化和行业发展趋势的基础上,提出了我市新时期纺织工业发指导思想、方向、重点和政策措施,形成绍兴纺织工业发展纲要。

      一、绍兴市纺织工业发展现状

      (一)绍兴纺织工业发展特点趋势

      近年,我市纺织工业紧紧依靠科技进步,不断推进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积极利用国际国内两种资源、两个市场,纺织工业的市场活力得到充分发挥,国际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进一步增强,为新时期振兴发展纺织工业打下坚实的基础。

      1、总量规模不断做大。到2005年底,全市有大大小小的纺织单位6.4万家,从业人员68.7万人,全年完成销售收入1995亿元,分别比2000年底增长25%、43%和121%。其中规模以上大纺织(含PTA、聚酯、纤维、织造、染整、服装服饰、纺织机械等,下同)企业1804家,从业人员39.5万人,经营资金1403亿元,分别占全市规模以上企业总量的48.8%、56.6%和48.4%。全年,全市规模以上大纺织完成销售收入1537亿元、实现利润60.5亿元,分别占全市规模以上企业总量的50.2%和38%;占全省纺织的29.8%和28.8%,占全国纺织的7.8%和8.8%。我市的织造印染业、化学纤维制造业二个行业2005年综合区位商在长三角16个城市中位居第一,服装服饰业、纺织装备制造业同时位居第三。已拥有“化纤原料生产量(185万吨)、织布生产量(120亿米)、印染布生产量(132亿米)、领带生产量(3.5亿条)、袜子生产量(110亿双)、绣花机生产量(3.8万台)、纺织品成交额(276亿元)”七个全国第一。2005年绍兴大纺织占全国、全省的比重如下:

       指标 单位 绍兴大纺织 全省 全国

       总量 总量 占比 总量 占比

      企业家数 家 1804 10129 17.8 35978 5

      职工人数 万人 39.5 188 21 978 4

      销售收入 亿元 1537 5150 29.8 19794 7.8

      利润总额 亿元 60.5 210 28.8 690 8.8

      2、产业链进一步拉长。我市的纺织工业已拥有从生产最初的纺织原料到最终的服装服饰加工门类齐全的产业群体,涵盖了PTA、聚酯、纤维、织造、染整、服装家纺、纺织机械等重要的纺织领域。其中:PTA我市拥有120万吨生产能力,占全国的10%,全省仅此一家。聚合装置260万吨,占全省的43%、全国的20%;化纤产能299.5万吨,约占全省的50%,占全国的18.5%;聚合和化纤产业主要聚集绍兴县和市区,约占全市的80%。全市具有近150亿米的机织面料和80万吨针织面料生产能力、180亿米的印染面料和15万吨的色纱、色丝的印染能力,为全国最大的织造、印染区域集聚基地。织造主要集中在绍兴县和诸暨市,2005年产量分别为50.3亿米和43亿米,占全市的75%;印染主要集聚在绍兴县和市区,印染量占全市的78%。服装家纺已拥有10万余台缝纫机设备,2005年全市服装家纺产值161.4亿元,占全省的17.5%;年产各类纺织机械8.5万余台,占全省的70%;其中绣花机械3.8万台,占全国产量的40%,占有绝对优势。2005年规模以上纺织各环节销售收入及所占比重如下: 单位:亿元

       合计 PTA 纺丝 织造印染 服装家纺 纺机

      销售收入 1537 30 264 1028 161 54

      占% 100 2 17.2 66.9 10.5 3.4

      3、装备水平不断提高。经过近年大规模的技术改造,引进国内外先进的工艺装备,我市纺织业的技术装备水平有了较大的提高。华联三鑫的PTA装置,其主要关键设备引进了德国、瑞士、美国、意大利等国家先进技术;化纤行业如远东的80万吨、纵横的60万吨、赐富的50万吨、南方的18万吨涤纶熔体直纺以及诸暨华海年产1万吨的氨纶熔体直纺都是近3年建成投产,所用设备基本是国际、国内较先进的装置,其中进口比例高达75%,在全国处领先地位。织造行业已有各类织机近20万台,其中绍兴县和市区拥有织机5.5万台,进口比重占80%,诸暨市拥有织机总量达12万台,以家庭式生产为主,无梭化率在90%以上;同时全市拥有大小圆机2.2余万台,其中大圆机占60%,主要从台湾、香港引进,进口比重达35%。印染行业拥有各类印染设备7000多台(套),其中280余台(套)平网印花机和220余台(套)圆网印花机,全部从日本、韩国、意大利、瑞士等国引进,设备档次较高。服装行业共有进口服装生产流水线180余条,占全部生产线的30%;袜机11.5万多台,其中进口袜机占40%。

      4、科技品牌不断推进。目前全市纺织业已形成较为完整的技术创新服务体系,包括2家为众多企业服务的研发机构--绍兴县纺织科技创业中心和袍江工业区的纺织孵化中心,42家为本企业服务的市级以上企业技术中心,100余家与大专院校和科研院所联合的产、学、研企业,他们正在为积极推进整个纺织产业进步发挥着积极的作用。近3年,我市纺织行业的新产品开发速度大大加快,新产品产值以年均32.3%的速度递增;新产品产值比重不断提高,2005年达9%,比3年前提高2个百分点。目前全市纺织行业中,已有不少企业或以企业名义、或以个人名义申请获得了国家授权专利。另外,如诸暨的洁丽雅毛巾、虹絹丝绸,市区浙化联,新昌的日发控股、印花机械、泰坦纺机,绍兴阻燃集团、嵊州的巴贝和上虞的华孚色纺等9家企业参与了反映行业制高点的国家行业标准制订工作,科技创新工作不断推进。此外,企业产品的品牌意识进一步增强,争创品牌成为企业自觉行动,目前全市纺织业中拥有中国名牌11只、驰名商标5只。

      5、产业结构调整加快。纺织原料在现有涤纶化学纤维得到快速发展的同时,棉、毛、真丝等天然纤维和竹浆、蛋白等特种纤维得到不断拓展,化学纤维中氨纶、绵纶、丙纶等长丝以及细旦丝、抗菌丝、阻燃丝等功能丝和产业用丝也进一步得到扩展,2005年全市化学纤维差别化率达到25%。纺织产品结构也得到改善,所用原料由过去的以涤为主,变现有的涤、棉、毛、麻等多种纤维同时使用,产品也由过去一般面料向功能性面料和绣花面料发展,特别是绍兴县梅盛布业的麂皮绒布、天圣集团的羊绒布、阻燃集团生产的阻燃布等高附加值产品在市场上立足发展,以及绍兴县的新中天集团、市区耀龙集团和嵊州市乐芙纺织等企业日用、医用、航空用无纺布领域开发,全市纺织面料高档、中档、低档,服装、家纺、产业用布比重得到一定的调整,分别达15:35:50和65:28:7。服装行业近年也得到较大发展,2005年完成销售161亿元,占全市纺织业的10.5%,特别是家用纺织品行业成为新的增长点,床上用品、窗帘、沙发布等家纺产品占服装家纺行业的比重达35%。纺织机械除生产原有倍捻机、剑杆织机、印染整理机等产品外,绣花机械和加弹机迅速崛起,生产量占全部纺机产量的50%以上。

[1] [2] [3] [4] [5] [6] [7] 
  • 相关阅读
    1. 缝纫机上的这些按钮都叫啥?有什么功能?
      纺织业上半年业绩已凉凉,下半年还能“像样”点吗?
      1—8月份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下降4.4%
      中国1.7亿人就业的纺织服装产业,为何大而不强?
      【智锐家族】贝斯曼缝纫机“您身边的厚料专家”!
  • 赞 0赞 0
  • 踩 0踩 0
        • 确定

      共0条评论

      缝纫客APP
      更多信息请下载安装 缝纫客APP(安卓)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