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降低利润 纺织企业的主营业务是进是退
近日,中捷股份发布消息,已将公司所持的上海中捷缝纫机有限公司53.33%的股权转让出去,转让后,公司不再持有上海中捷股权。
据了解,这次调整的主要原因在于上海中捷的主营业务净利润率下降,对中捷股份的盈利贡献逐步减少,因此中捷股份转让了上海子公司的股权。
中捷方面称,这次子公司股权结构的调整,体现公司产业布局的安排,公司的主营业务产品结构将得到优化,有利于公司长远发展。
优化产品结构在技术研发和创新上下功夫
从中捷股份发布的公告来看,上海中捷2006年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397.32万元,净利润77.57万元,仅占中捷股份当期净利润的0.58%,而在2004年和2005年,该份额分别为3.9%和3.34%。这也就意味着,上海中捷连续三年来对中捷股份的贡献值在逐年降低。
“由于缝纫机行业是劳动力密集型行业,而上海的人力成本和运营成本相对又比较高,上海中捷原来技术领先的平缝机也由于国内企业大量生产而使该类产品失去了竞争优势,因此上海中捷这两年来经营状况欠佳。母公司转让上海中捷的股权后,会运转得更加轻松。”中捷股份证券事务代表姚米娜表示,整合公司资源,优化公司组织架构,及时调整主营业务产品结构将更有利于公司的发展。
这次调整后,中捷股份将逐渐把对公司主营业务贡献不大的产品转移至生产成本相对较低的江苏和浙江生产基地。“毛利率较低的产品将在公司的地位得到弱化。我们的目标一直很明确,就是做大做强我们的主业。我们的上市公司主要收入利润来源一直是工业缝纫机。”姚米娜这样表示。
基于优化产品结构的目的,中捷股份近几年在技术研发和创新上花了不少精力,在电子控制、特种机的研发上取得了新突破,代表世界先进水平的微油润滑平缝机项目进展也很顺利,这使得高附加值、高技术含量的产品在公司主营业务收入中的比例提高,增强了产品的盈利能力。据了解,2006年公司整体毛利率较上年提高了1.59个百分点。
利润降低部分企业舍弃主营业务求生存
实际上,公司面临主营业务利润下降的困境,绝不只上海中捷一家。
近来行业内风传部分缝制设备企业要“出卖”原有在缝制领域的产品项目,而转行投资其他领域,这种资本出逃行为的一个深刻背景正是利润的持续走低。
不少企业把利润走低的原因归结于国内缝制设备市场的激烈竞争,以及行业本身的相对不景气。而近年来国内原材料、人力成本的显著上升,也助长了企业对行业前景不看好意识的弥漫。
在这种风气下,部分企业纷纷扩大公司产品经营范围,甚至涉足原本相当陌生的房地产、物流、基建工程、信息化等相对利润比较高的行业,使得主营业务缝制设备项目一再弱化,现在不少公司的主营业务收入及利润与其他非主营业务收入及利润的比重呈畸形发展,并有愈演愈烈之势。
张老板原本一头扎在缝制设备这个领域干了六七年,积累了不少资源,但半年前他看到当地的房地产发展得非常红火,而且外界盛传的房地产暴利让他心动不已,他便拿出了公司三分之二的资金投入房地产行业。张老板说,他对缝制设备行业还是有感情的,但是为了生存,他不得不找更有利润的项目来投资,至于原来的主营业务是否会受到冲击,张老板表示只要能赚到钱,主营业务比重小一点,也不能说是坏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