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三角港企近年成本连涨
香港贸发局指出,近年珠三角经营成本不断上涨,加上人民币升值及内地收紧加工贸易政策,令加工厂家的边际利润中位数已由5年前的18%大幅减至10%,承受生产成本上涨的能力已到极限,港商应要求买家分担成本上升,否则厂家会被迫结业。
香港贸发局的报告指出,内地包括工资、社会保险缴费及其他福利的劳工成本在过去两年上升约25%。珠三角地区职工平均工资虽提高了20%,由于社会保险缴费大约相当于工资的18%,因此员工开支再额外增加4%。
过去两年,公用事业收费亦上调。以东莞为例,大工业用电在平段及高峰时间的电价分别上升10%及27%。污水处理费更由每吨0.25元升至0.8元,增幅逾3倍。
从2005年6月起,人民币汇率一直上升。鉴于目前大多数港商仍接受以美元支付其出口,人民币升值意味着采用人民币结算的部分生产成本上涨,侵蚀出口利润。一般在内地生产的港商,以人民币结算的生产部分为20%~45%,故人民币兑美元升值一成,生产成本就升2%~4.5%。
内地台账“空转实”等加工贸易政策的收紧,令港商雪上加霜。以玩具业为例,一般原材料占生产成本60%~70%,电子玩具则更高。以一家营业额达5亿美元的企业为例,原材料成本占60%,若按22%的综合税率计算,需缴纳的台账达3300万美元。
香港中小型企业联合会长畲继标说,近年珠三角港商对外要面对国际环保条例日严,如欧盟的WEEE及RoHS,令成本上升近10%,一些大厂或拥有品牌的企业仍可支撑,但不少中小企业已达无利可图的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