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缝纫机
信息资讯
缝纫客APP安卓
扫二维码加客服微信
导航:

企业家群体是台州最大的优势

      台州最大的优势是什么?是这座新兴城市中的企业家群体以及他们的首创精神。“敢冒险、善创造、有硬气、不张扬”,正是对以他们为代表的台州人的注解。当新一轮“解放思想,创业创新”的热潮在党政部门牵头下掀起时,台州的企业家们将带给我们怎样的分享?

      “海正鱼论”是可以借鉴的

      白 骅 浙江海正集团党委书记

      我想着重讲一下企业的技术创新。作为一家高科技行业企业,海正集团1999年设立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2001年被批准博士后科研工作站。从目前的情况看,海正集团在国内医药行业中的科研能力和科研投入(R&D 达到8%)都是前列的。但是,海正在技术创新上所走过的道路,并不是可望而不可及的。

      海正的技术创新,是从1975年冒着风险“违反政策”、擅自支付8万元的科技成果推广费,从科研机构“花钱买鱼”开始的。这是第一阶段,即从购买科研单位的研发成果开始。第二阶段是“借池养鱼”,对科研单位中有发展前景的“半成熟”产品或初期研究的成果给予科研经费支持,借助科研单位雄厚的技术力量,结合企业自身逐渐成熟的技术队伍合作进行开发。第三是“放水养鱼”,即根据市场需求和战略发展需要,与科研单位联合出课题,或企业出资、出课题与多家科研单位一起联合攻关,快速实现产业化。最后是“筑池养鱼”,即目前的依靠公司自身的科研力量进行研发,建立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和博士后科研工作站。

      所以,海正今日的创新能力,是借助外力“集合创新”实现滚动发展而来的。“海正鱼论”是一条渐进创新,注重降低成本取得实效,逐渐建立起自身技术优势的企业技术创新模式,是可以借鉴的。“十五”期间,海正以“鱼论”为理论平台,与国内26家科研单位和高等院校建立了共同创新开发的合作关系,当年新产品销售额比重在40%以上,形成了梯度的产品结构,进入“生产一代、研制一代、开发一代、储备一代”的良性循环。

      但是,我们离世界巨头的差距还太远。目前,中国医药企业在研发投入上的全国之和,也远远落后于辉瑞等世界最大医药企业一家的研发投入。对我们来说,技术创新永无止境!

      培养民企二代的

      创新意识和创业闯劲

      邱建生 浙江红石梁集团董事长

      一部企业的成长史,其实就是一部创新创业的历史,我个人理解为是创新基础上的创业史。在民营经济发达的台州市,这样的经典故事数不胜数。从红石梁集团的发展来讲,我们的体会是:

      第一,技术创新对生产型企业的命运有着决定性作用。我们企业是以红石梁啤酒发家的,啤酒业过去是中国遍地开花的产业,红石梁当时在浙江是最不起眼的小厂。而且这个行业利润薄、竞争压力大,很多都信奉“不搞技改等死,搞技改找死”的说法。但我们仍然埋头技改,到目前为止,红石梁啤酒已经进行了6次系统的生产技术更替改造,技改和研发投入共计8亿元。尤其是我们在低度淡爽型啤酒的技术创新上,从1998年开始引领了中国啤酒业的风尚,目前英博全球低度淡爽型啤酒技术研发中心就设在石梁公司;而与此同时,啤酒业经历着洗牌,大批工艺落后的企业纷纷倒闭。可见,在管理创新、销售创新等其他工作正常的情况下,技术的创新能力和作为,一定程度上注定着企业的命运。

      第二,创业有时候也是一种社会责任的使然。2004年的时候,我们集团成立了浙江天台山乌药生物工程有限公司。当时我们在企业发展中本身有寻找新产业的动力,但选择天台乌药这个中药保健食品的生产,也是超出我们自己规划的。为什么选择这个新产业呢?是因为偶然中得知天台乌药在日本开发的比较成熟,世界上很多国家的专家也将乌药作为中药瑰宝加以发掘,而天台具有种植乌药的世界上最好的地理位置和生长环境。天台有过一家企业从事乌药的生产,但是因为技术开发、资金、销售等方面不足,始终没有让天台乌药这个中国的宝贵资源发展出其应有的影响力,我们最终还是从发掘天台资源的角度出发,决定收购这家企业,开始进入这个领域。之后,政府申请了天台乌药的国家原产地保护,我们成功研究的产品及其制造方法获得了国家发明专利,既发展了企业,又打响了区域经济的品牌。

      第三,现在政府推动社会进一步创新创业,我认为台州对企业家人才的培养还需要加以重视。像我这个年纪的企业家台州很多,下一步就会面临第二代企业家接班的问题,可是我们的企业家人才储备有了吗?我觉得我们这一代企业家普遍学历不高,但是创新创业的冲动还是很足的,也是这样一步步走过来的;而有些新一代企业家,虽然文化高了,但是创新的意识、创业的闯劲不足,这是一种企业家的断层现象,这种现象出现的原因应该是复杂的,如果不加以改观,势必影响台州今后的创新创业工作。

      成功属于有准备的创业者

      缪雪中 浙江吉奥汽车有限公司董事长

      我是在2003年因为家乡政府实施了“回归工程”而回到台州投资创业的。

      2004年3月,由我命名为“帅驰”的SUV和皮卡“猛将旅”同时下线,7月份第一款车便在中国内地以及其他5个小国家开始销售。从公司筹备到产品上市,只有短短14个月时间,这样的速度在中国汽车业并不多见,但是在台州,在家乡政府的支持下,这并不是奇迹。我向来都这样认为:市场从来都是给有准备的人的,无论是进入还是退出,都是参与市场竞争的结果。在创业之前,吉奥对来自政策和市场环境方面的因素,已经进行了充分考虑和研究,这是我们目前依然能够坚守的主要原因。

      能否把握时机,我更看重的是人才和创新两大要素,而不仅仅是吉奥的生产能力及低价优势。我要求研发部每3个月要推出一部新款,即使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全新车型,也要力求给消费者以全新的视觉冲击。正是在这样的观念指引下,不到一年时间,吉奥才能先后推出“猛将旅”皮卡及3款“帅”字系列SUV。另外,一款全新的车型正在进行全封闭自主研发,不久即将面世。

      虽然说感情是我回台州创业的动因之一,不过台州政府对汽车产业的重视也是我坚持不懈的动力。而且台州相比于其他地方,很大的优势在于零部件配套体系比较发达,现在只要解决了土地不足这一瓶颈,吉奥这条小舟,就能在世界的大洋中更加乘风破浪了。

      创业者,你一定要有勇气

      沈颜新 浙江银象生物工程有限公司董事长

      1993年,当得知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研发的纯天然防腐剂乳酸链球菌素已完成实验室研究,正在中试时,我眼前一亮。当时,采用高科技手段发酵、培养、提取乳酸链球菌素在国内尚属空白,是一个新事物。我看到了其中蕴藏着的商机。

      但是我的过于乐观让我吃了大亏。1995年,银象首条乳酸链球菌素生产线一次试产成功,但由于这种每公斤需2000多元的新产品较一般仅几十元每公斤的化学防腐剂来说要贵得多,而且,人们对传统食品防腐剂的使用习惯还未改变,造成了乳酸链球菌素市场开拓难度非常大。为了确保项目能继续研发下去,我把拼搏了十几年所赚的1000余万元家当都投了进去,还有银行贷款、社会借款等,举债4000余万元。

      不过,这样并没有把我吓倒,相反,我更坚定了做乳酸链球菌素产品的决心。我先后变卖了各地的加油站、店面房等资产,手表也押出去过三次,四处筹资,想要重新进行市场开拓和科技攻关、技术改造。尽管负债累累,但公司每年给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的研究经费照常如约支付。在一系列的科技创新的推动下,产品成本终于大大降低,品质也一直保持国际领先水平。当然,政府的大力支持给了我足够的勇气。

      为了实现技术创新,我可以说倾家荡产过,当时曾有国外企业向我抛过“绣球”,说要投巨资来合资办企业,被我拒绝了。很多人不理解,觉得我把做大企业的机会放过了,但是我知道,我是要把“银象”塑造成民族品牌的。歌德说过:“你若失去了财富,你只失去一点点;你若失去了勇敢,你就把一切都失去了。”幸运的是,我一直拥有勇气。

      创新让钱江摩托走向世界

      林华中 浙江钱江摩托集团董事长

      钱江摩托要争创中国第一,世界一流。这就是我的豪言壮语。

      目前,钱江摩托在全国的综合排名是第三位,很多指标排在前列,经济效益高居行业榜首。我们一直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质量为主线,以科技为先导,以管理为依托”的经营方针,及时把握发展机遇,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以连年翻番的速度崛起。

      1985年我就开始生产摩托车了,在一般人看来,钱江是一个异数。浙江摩托车的历史不比重庆晚多少,到现在也是摩托车的重要生产基地之一,但和重庆有许多上规模的摩托车企业不同,钱江的周边没有大树,她孤零零地矗立在温岭这个县级市。在这样的环境中,钱江能发展到现在的规模,靠的是不断创新。

      我特别中意开发新车,近几年,我们每年都投入30款全新的车型。我们的主体设计来自意大利、德国的专业公司,新产品的设计管理、流程和评审机制则是来自于欧洲,我们还和美国道康宁公司合作,在国内摩托车行业独家将广泛应用于国际航空航天和高级轿车制造领域的纳米级特种减磨技术成功应用于钱江摩托,使钱江摩托车使用寿命大大提高,从外观到结构再到质量,可以说我们的新产品是走世界化道路的。这两年,我们还买断了国外的一个品牌,从而在设计和品牌塑造方面与国际全面接轨。

      此外,我觉得我们钱江集团灵活的机制和管理优势,也是成功的一个重要砝码。在台州这样一个民营企业发达的地区,钱江集团在发展过程中就吸收了当地民营企业在经营机制和管理模式方面的积极成分,不断推进企业各项改革,加强创新,使企业保持了良好的发展活力。

      现在,台州正在打造“先进制造业基地”,这对我们钱江的发展可以说是非常有利的。台州的环境优越、政府开明,在建设先进制造业基地时,相信会给钱江带来许多机遇。

      创新提升产品的利润空间

      邱继宝 浙江飞跃集团董事长

      2006年4月,作为企业界的代表,我随中国政府代表团访问了欧洲4国。在希腊的工商论坛上,一位瑞士企业家的发言深深刺激了我。这位企业家说:“中国人卖的东西都很便宜,但中国人在国外买的东西都很贵。瑞士1块手表可以卖到上万美元,而中国1辆汽车只卖三五千美元。原因是中国企业不懂科技创新,把技术拿过来,加上原材料和人工成本,所以卖得很便宜。”

      对于创新,我的感悟是很深的。为了进入美国的高端家用缝纫机市场,我用了8年时间,累计投入2亿元,研制成功被称为“飞跃芯”的数控伺服系统和嵌入式电脑控制系统,从而打破了日本厂商的垄断。同样是家用缝纫机,当年几十公斤重的脚踏缝纫机只卖100多元;到后来,机电一体化的电动缝纫机可以卖到1000多万元;现在,5公斤重的电脑缝纫机可以卖到1万元。当初,卖一台缝纫机还挣不到1包香烟的钱;从机电一体化到IT技术,每次技术创新带来的都是10倍的价格提升,创新一次次显著地提升了产品的利润空间。

      很多人问我:“邱继宝,你已经卖出了多少台缝纫机?”这个问题我真的回答不了,但我可以透露给大家,到目前为止,飞跃缝纫机已经卖到了全世界的127个国家和地区了。创新,让我们这缝纫机界的后来者走到了世界前列,现在我们想的是在品牌上如何创新,要创出个世界名牌。 -

缝纫客APP
更多信息请下载安装 缝纫客APP(安卓)查看
手机扫一扫下方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