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缝纫机
信息资讯
缝纫客APP安卓
扫二维码加客服微信
导航:

寻找缝制生活中的景观

        -----访浙江台州市精工服装机械有限公司董事长阮伊凯

        认识阮伊凯是去年的事情,2006年2月,记者走访全国最大的缝纫机生产基地——浙江省台州市,拜访了精工服装机械有限公司。那时,精工服装机械有限公司上上下下、里里外外正因生产、建新厂房而忙碌异常。总部这边是生产任务重,各道工序配合默契,流水生产线井然有序;而那边施工中的新厂房已现雏形。整个公司洋溢着朝气、奋发的气息。

        该公司董事长阮伊凯给记者的第一印象则是既有饱经风霜后的沉稳,更有充满朝气的乐观精神。当时,他向记者详细介绍了精工“凯旋”产品的发展历史、机型种类和国内外市场占有率等情况。

        日前,记者再次来到精工公司总部,在精工服装机械公司别具一格的会客室里。记者就企业经营、经营交班等问题对阮伊凯进行了专访

       企业经营权顺利交接

      著名经济学家樊纲在浙江演讲时曾表示:“浙江传统劳动密集型制造业的发达,是浙江的优势,一定不能轻易丢掉。浙江要关注已经有竞争力的产业,并提高技术含量、守住并巩固传统优势产业,让几代人把这个产业做下去。”

        然而,也就是在目前不少中国民营企业大喊要做“百年老店”的情况下,一个值得我们特别注意的现象是:很多企业的寿命不超过十年,更不用说“富”到三代。据相关统计,目前,全国经营时间超过10年的民营企业只占所有民营企业总数的1%,企业生存时间不超过三年的情况在国内民营企业中比较普遍。

        由此,在我国缝制设备行业中,鉴于眼下发展生存超过10年、20年的缝制企业数量较多,这可以算是中国缝制企业界的骄傲了。

        但是这种情况也带来子新的问题。带有行业特征的一些缝制民企正处于“经营交班活跃期”,许多经历过艰辛创业阶段的企业家在自己的企业初具规模、上了轨道后,准备退居二线将企业交给“第二代”管理。

        然而,这种创业者的主观意愿却不得不面对“第二代”经营者对父辈产业不感兴趣的现实,在这种情况下,对外转让股权成为了许多对缝制行业不感兴趣的“第二代”的第一选择。许多缝企创业者面临可能失去自己苦心经营的企业的情况。更有甚者,一些主观意愿的“强行交接”,以及“交接不当”,导致企业业绩直线下滑乃至出现经营危机。

        一代人自有一代人的使命。也许是年龄上的缘由,阮伊凯所代表的第一代民营企业家,已经把自己创建的企业带到了一定的高度,完成了创业者的历史使命,企业接下来的发展只能由他们的继承者来完成。

        值得阮伊凯欣慰的是,他并没有遇到许多缝企所出现的交接问题。从小接受到良好教育的儿子阮斜光较早地受到父亲的正确引导,经过几年来的历练,不但承上启下挑起了精工公司的担子,而且表现出较强的创新能力。

       在这一过程中,精工公司在产品定位上,巩固了裁剪机系列产品的优势,优化了缝纫机产品结构,从关键零部件着手,自主研发、生产了高技术含量的机型。而投资700万元将于年内完工的改造工程可进一步细分化生产,提高企业工作效率和产品质量。此外,精工公司第三处生产基地已破土动工,占地2.6万多平方米的厂区投资近3千万元,计划在2008年竣工投产。目前,身为精工公司总经理的阮剑光将企业目标锁定为争
    一流企业、创世界品牌。

        在国内缝制行业内,精工的第一代和第二代的“交接”被认为是一个成功的典范。

        品味人生充实业余生活

        阮伊凯认为精工的事业后继有人了,自己也可以做一些年轻时渴望而没能做的事情。

        学生时代的阮伊凯,学习成绩一直名列前茅,但由于那个时代的特殊性,富农的家庭成份,使考大学不能被录取。

        那时的他兴趣广泛,爱好文学、摄影,喜欢唐诗等。

        他当过农民,并自学修理过缝纫机。在农村劳动的经历锻炼磨砺了他坚韧的意志,修缝纫机的经历则直接导致他日后选择缝纫机制造这一业。

        如今,阮伊凯在工作和生活上的精力分配张弛有度,童心焕发且充满朝气。他每年都要出游国内外,既为企业考察行业、市场,又可观光名胜古迹。

        在业余生活中,篆刻、摄影、艺术品收藏等已成为他最大爱好。

        阮伊凯曾拍摄了一幅“桃花源里”的摄影作品,这是他去中国著名竹乡——浙江安吉的路上所拍的一处实景。

        作品本身寓意深刻,反映了阮伊凯对生命的理解和感受,从作品中,可以看出阮伊凯对“桃花源”的深层次理解,或许,这也对应了阮伊凯目前的生活状态.

缝纫客APP
更多信息请下载安装 缝纫客APP(安卓)查看
手机扫一扫下方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