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竞争 促进国产无梭织机迅速发展
一、中国是国际最大的无梭织机市场
据国际纺织制造商联盟(ITMF)发布的纺织机器出口年度调查报告,2006年无梭织机投资与2005年相比,全球交货增长25%,主要出口目的地是中国,占63%,印度占8%,孟加拉占6%,土耳其占4%,巴基斯坦占3.5%以及意大利占2%。
2007年,中国无梭织机的进口仍然势头不减,1-6月,已经累计进口了11448台。
二、国际先进水平的剑杆织机和喷气织机技术进步加快
在纺织工业的发展过程中,出现了多种形式的无梭织机,有剑杆织机、片梭织机、喷气织机、喷水织机、多相织机、磁力引纬织机等。与有梭织机相比,无梭织机生产的织物在产量、质量、品种等方面有无可比拟的优势,在大部分织造领域取代有梭织机,这个步伐进一步加快,已经从发达国家的纺织工业扩展到发展中国家。
从国际无梭织机的技术发展和纺织工业的需求看,喷气织机高速化、宽幅化、系列化方面的进步较快,除在量大面广的棉织行业广泛应用外,在色织、提花等织物应用日益广泛,而剑杆织机的品种适应性、织物花色品种变化、适织范围更广泛等方面具有优势,这两种织机成为纺织工业应用数量最多的两类机型,我国织造行业的发展也验证了这种趋势。2001-2005年,我国进口无梭织机11万多台,其中,剑杆织机进口19000多台,占17%,喷气织机进口57000多台,占51%。
2001-2005年,我国出口剑杆织机7928台,出口喷气织机144台。
2006年,我国进口无梭织机19884台。2007年1~6月我国进口无梭织机11448台,同比增长19.74%。其中:剑杆织机进口2419台,喷气织机进口7372台,喷水织机进口1515台,片梭织机进口142台。
三、国产剑杆织机竞争力提升
剑杆织机使用范围非常广,特别适用于开发新型织物,是目前纺织工业中使用最多的无梭织机之一。
中国改革开放初期,曾经有意大利、比利时、瑞士、德国、法国、英国、西班牙、捷克斯洛伐克、美国、日本、台湾、韩国等1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20多家厂商向中国出口剑杆织机。
我国现代剑杆织机制造业发展主要有三种形式,一是在20世纪80年代初期以技贸结合、技术进口、技术合作等方式,引进了日本、意大利、台湾等剑杆织机技术,开始制造贴牌的国产剑杆织机;二是中国纺织机械股份有限公司在20世纪80年中期开始,进行有梭织机的改造,成功开发了GA74系列普及性剑杆织机;三是部分企业在二十世纪90年代初,消化吸收国际先进剑杆织机技术,自主开发具有当时国际先进水平的剑杆织机。
在众多的国产剑杆织机先驱者的努力下,中国的剑杆织机制造能力不断提高,竞争力逐步提升,占据了国内剑杆织机市场的大部分份额。目前,参与中国剑杆织机市场竞争的主要是四个国家,有意大利、瑞士、比利时、德国的公司,厂商包括意大利意达集团,该集团有意大利舒美特(SOMET)公司、范美德(VAMATEX)公司和瑞士苏泰丝(SULTEX)公司,意大利斯密特(SMIT)公司,意大利奔达公司,比利时比佳乐(PICANOL)公司,还有德国多尼尔(DORNIER)公司,其主要的生产是刚性剑杆织机。日本、台湾、韩国等国家和地区的剑杆织机基本退出中国市场。
细分剑杆织机的市场,主要是转速200转/分以下的普及型剑杆织机、转速在350-450转/分的中档剑杆织机和转速450转/分以上的高速剑杆织机,国产剑杆织机最大的市场在中低档剑杆织机,高速剑杆织机产品还依赖进口,2001-2005年,我国进口的11万台无梭织机中,剑杆织机数量达到19000多台,占17%,2002年进口最多,达到5873台,2004年进口最少,进口2385台,平均每年进口3800多台。
而我国也成为剑杆织机的出口国,产品出口到东南亚、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国等,出口的产品主要是普及型剑杆织机,目前,国产中档剑杆织机也开拓了这些国家的市场。2001-2005年,我国出口剑杆织机7928台,平均每年出口1586台。
最近5年,是中国纺织工业快速发展的时期,国内剑杆织机保有量持续增长,增长总量约25万台,每年保持约5万台新增,主要是转速200转/分的普及性剑杆织机,约占增长总量的80%,转速350转/分以上的国产中档剑杆织机约占10%左右,高速机电一体化剑杆织机以进口为主,还有外商独资企业和国内企业生产的产品,总计约占10%,图3为各类剑杆织机的市场销售分布图。
随着纺织工业技术进步的要求提高,普及性剑杆织机销量开始下降,一部分普及性剑杆织机生产厂家退出了市场。同时,与进口剑杆织机具有竞争的国产高速机电一体化剑杆织机取得了突破,打破了高速机电一体化剑杆织机全部依赖进口的局面,至2005年起,国内以中国纺织机械股份有限公司和广东丰凯机械制造有限公司为代表,实现了转速450转/分以上机电一体化高速剑杆织机的产业化,销售数量达到1211台,2006年销量达到1500台。这标志着中国制造的剑杆织机基本达到了国际最新技术要求,缩小了与国际领先技术的差距。
四、国产喷气织机曙光待现
喷气织机最大特点是车速快、效率高、机物料消耗少、劳动生产率高,适用于高品质、多花色、细支数、高密度和批量大的织物,在棉织物、牛仔布、防羽布、色织布、弹性织物、毛巾织物等方面应用较多,适应了中国的棉纺能力和短纤维纱产量后到加工的需求,近年来,喷气织机的增加加快。
2006年,中国棉纺行业生产能力达到8400万锭,纱产量达到1722.24万吨,为适应纺部能力的增加和提高织物质量,2001-2005年喷气织机进口量57117台,平均每年进口11423台,占无梭织机进口量的51%。
2006年,进口喷气织机高达14141台,2007年1-6月,进口喷气织机达到7372台,持续保持高增长。从喷气织机来源国看,从日本进口的占80%,从比利时进口的占11%,从意大利进口的占8%。在此期间,国产喷气织机由年产500台逐步增加到2006年的2000多台。从市场占有率和喷气织机的技术水平方面看,国产喷气织机与国际水平差距巨大。
-
-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