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缝纫机
信息资讯
缝纫客APP安卓
扫二维码加客服微信
导航:

三角债拷问缝企信誉

      在沉寂了两年之后的缝机行业“三角债”问题又重新步入了人们的视线。
       

      这一次,“三角债”问题像阵风一样袭来,而这阵风吹得似乎比往年更猛。在各地政府及商业银行纷纷推出中小企业发展的优惠政策时,这股风潮显得有些诡异。
       

      上世纪90年代,巨大的“三角债”累积资金引起了政府的高度关注。资料显示,1990年底“三角债”累积金额突破2000亿元,1996年约达8000亿元,1998年猛增到10000亿元左右。“三角债”造成最直接的后果就是企业因为资金原因出现停产、半停产和职工下岗现象,更重要的是造成经济混乱,进而演化为经济的全面衰退。

      难逃怪圈

        在所谓的“三角债”行为中,大部分是由于购销合同中寄销、代销、赊销等非即时付款的商业失信行为和超合同发货、滞销积压产品,有的甚至是单纯追求发展速度等原因所至。由于外债难讨,企业不得不拖帐,从而进入了“三角”甚至“多角”的债务怪圈。
       

      在缝机行业,三角债形成的原因和源头主要表现为三个方面:一是由于企业扩张迅猛,项目投资严重超支,造成投资缺口;二是企业亏损严重,挤占了企业自有资金和银行贷款,加剧了相互拖欠;三是企业产品没有竞争力,为了套现造成赊销,形成恶性循环。此外,商品交易秩序紊乱,结算纪律松弛,信用观念淡薄也加剧了“三角债”的形成。
       

      实际上,这些企业成立之初,也并不都是欠帐大户。主要是朋友间出于“面子问题”,同时也是出于企业间的不正当竞争,一些中小企业急于打开市场局面,主动提出可以赊销,由此埋下祸根。事实上,这些企业在资金实力上根本无法与成熟的企业抗衡,而这种低成本、低利润的赊销,像杂草一样在市场中间蔓延开来,其中最无辜的受害者是已经建立起一定信誉的经销商。
       

      两年前,由旅游业率先开始的“三角债”拖欠风引起了国家旅游局的高度重视,从而导致整个旅游市场的重新调整。今年,缝机行业也开始出现大规模的“三角债”现象,让身在其中的企业和经销商苦不堪言。

    诚信缺失

        为了搞活经济,国家和地方政府都出台了扶持中小企业的优惠政策,包括商业贷款。企业为什么不去贷款,而选择了赊销与拖欠?这里表现出的就是企业的信用缺失。
       

      北京大学中国金融研究中心特邀研究员王铁军说:“主要是两方面的问题:一个是信誉问题;另一个是风险问题。关于信誉问题,从企业自身来讲,谁都不愿意没有信誉。但是,整体经济环境存在信誉缺失的问题,引发企业‘三角债’,企业之间的利益纠纷无法得到及时、公正的解决,导致相关企业信誉丧失。”没有一个企业家想成为无信誉的人。信誉问题与整个经济社会的发展密切相关,相信随着市场经济成熟,社会文明程度的提高,制度的进一步健全,这些问题会逐步解决。
       

      因此,信用缺失才是企业乃至整个行业需要关注的问题。
       

      中国质量万里行促进会秘书长李迎丰表示,近几年来每年我国因诚信缺失所造成的损失约达5855亿元,其中因“三角债”和现款交易所增加的财务费用达2000亿元。这只是直接经济损失,间接经济损失将远远大于直接经济损失,包括因失信所造成的影响外商投资信心、合作意向,影响消费者信心和欲望,增加交易成本等等。

    信誉重建

        市场经济是建立在错综复杂、千变万化的信誉关系之上的经济,而信誉关系的变化与信誉环境的优劣,直接影响市场经济的发展。“信誉高于一切”的原则,是市场经济乃至整个社会生活必须遵循的根本性原则。
       

      李迎丰认为,重建信誉需要从营造信用氛围和强化信用引导入手。信誉缺失是一面双刃剑,整体结构、经济关系链上的“集体失信意识”产生的结果对债权人、债务人都有害。前几年我国有80%以上的企业深受“三角债”困扰,相互拖欠贷款已高达上万亿元。
       

      在重建信誉过程中,一定要提高行业信用信息的透明度。如果缝机行业有勇气建立企业信用透明公开制度,这将从环境上对企业有所影响。随着我国在缝机设备行业地位的提升,可以肯定的是过剩的设备将走向海外市场,这其间大型的企业集团和以营销为主的经销商公司,其诚信度将是吸引海外投资和赢得市场的重要考量指标。
       

      “你可以在所有的时候欺骗一部分人,也可以在一定时期欺骗所有的人,但不能在所有的时候欺骗所有的人”。美国前总统林肯曾这样说过。当人们识破了你的“伪善”,人们对你将不再信任。

缝纫客APP
更多信息请下载安装 缝纫客APP(安卓)查看
手机扫一扫下方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