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缝纫机
信息资讯
缝纫客APP安卓
扫二维码加客服微信
导航:

CISAM2007 透过数字看发展

        “CISMA”——这个全球缝制机械行业专业展会的后起之秀,二十多年一步步走来,由小变大,由大变强,一跃成为业内乃至服装行业无人不知无人不晓的品牌展会,是世界缝机产业中一颗璀璨的明珠。

        细品二十多年来,CISMA的发展,我们不难从以下数字中看到它的成长:

        1987→2007年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末,我国缝制机械市场逐渐形成。顺应市场的发展,1987年9月26日至28日,中国缝纫机协会(后更名为中国缝制机械协会)主办的“1988全国缝制设备展样订货会”在江苏南京召开。

        九十年代,世界缝制机械生产重心转移到了亚洲,给中国缝制机械行业注入了一支强心剂,为本土缝企提供了多年难遇的机会。我国逐渐成为世界缝制机械生产和销售中心。1996年8月6日至8日,首届CISMA在上海国际展览中心举行。“缝制设备订货会”正式更名为“中国国际缝制设备展览会(CISMA)”。此次展会成为了我国缝制设备展览业的一个新的里程碑,CISMA也一跃而成为与美国的BOBBIN展、德国的IMB展和日本的JIAM展齐名的国际四大缝制设备专业展览会之一。 

        二十一世纪,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国际化水平的提高,缝制机械行业取得了更大的发展。为配合缝制行业展览的需要,CISMA规模迅速扩大,在培育行业专业市场、促进国际交流、提高技术进步、拓展海外市场等方面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CISMA2007更以其庞大的规模,久远的历史,以及良好的创新服务稳居世界缝制机械行业第一大展。

        2000→10万m2  规模化发展

        在“1998全国缝制设备展样订货会”上,展览面积仅2000 m2。近年来,随着世界产业结构调整与转移、中国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缝制机械行业取得了跨越式的发展。2003年,我国缝制机械工业首次实现行业对外贸易顺差。行业的快速发展为专业展览提供了更加广阔的市场,专业展览为行业进一步发展搭建了充分展示的舞台, CISMA 规模伴随着行业发展而迅速扩大。CISMA2003展会总面积58000 m2 ,同比增长了26%;CISMA2004展会总面积75000 m2 ,同比增长了29%;CISMA2005展会总面积80500 m2 ,同比增长了7.3%,展会规模一跃成为世界第一;CISMA2007展会总面积达到103500 m2 ,同比增长了28.6%,为历史之最,进一步巩固了世界第一大展的地位。

        CISMA 2007启用了上海新国际博览中心的全部9个展馆,同时设立南北两个注册大厅。以展品种类作为划分展位的主要依据,W1~W5馆展品主要以缝纫机为主,E1馆由CAD/CAM、熨烫设备、吊挂系统、激光设备组成,E2馆以绣花机为主,E3馆特种机械、服装辅料是主要展品,E4馆则主要展出零配件。

        70→1300 国际化发展

        CISMA 作为国际知名品牌,吸引了大量的国内外展商。自1998年的70家参展企业,发展到CISMA 2005的1085家展商,其中内地展商数量为853家,而海外展商达232家,占所有参展商总数的27.2%,海外品牌的展示面积超过30%。即将召开的CISMA 2007,展商数量更是接近1300家,展商来自20多个国家和地区,其中,墨西哥、约旦、希腊、波兰等国家的企业均为第一次参展,国际著名品牌涉及重机、百福、大和、飞马、日星、格柏、力克、艾斯特、岛精机、高鸟、 PGM、威捷、迈埤、Reliant、风琴、佐文、广濑、田岛、百灵达等各个领域的众多品牌代表,展会的国际化程度进一步提升。

        与此同时,众多的专业海外观众也慕名而来,漂洋过海不远万里前来参观采购。在 CISMA 2005所接待的22830位专业观众中,有1944位来自海外。CISMA 2007,已有来自中国大陆、香港、台湾以及欧、美、亚、非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观众进行了预登记。其中主办方邀请观众占55%,媒体邀请观众占20%,参展商邀请观众占19%,其他途径邀请观众占6%,相较于CISMA 2005有了新的突破。

        0→9000 m2  区域化发展

        相别于历届CISMA,为进一步突出“新形象搭建国际平台,新技术促进产业升级”的主题思想,本届展会在海外组团和国内产地组团方面加大了工作力度,德国、韩国、香港、台湾都将以整体组团的形式亮相展会。国内组团也刷新了历年记录,江苏缝纫机产区、诸暨绣花机产区、河北昌黎零配件产区、菀坪缝纫机产区、东阳缝纫机产区等团组都将统一搭建展台,展示新品牌、新形象。在展会总面积中,11个组团单位305个企业的申报面积就达到9000m2以上。
     
        目前,内地以及海外已形成了很多产业集群,这些产业集群地的产品和企业的经销方式各有特点,组团参展可以以规模优势、成本优势、品牌优势来实现参展成本最小化,参展效果最大化,有利于体现产地的生产特色,打造区域品牌,也便与专业观众参观。

        1→N(单一的缝纫机到多品种) 高科技化发展

       自1988年至今,世界的缝制机械行业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产品科技含量以及工艺、品质年年提升。据中国缝制机械协会的调查统计,预测无油润滑、电脑全自动、机电一体化、自动加工单元等一大批科技含量高、附加价值高的产品和技术将在CISMA2007上一显身手。此外,自动加工单元将成为展会亮点,各种专用自动化装置与附件也将在展会上亮相,跨越工业和非工业用中小型整烫设备产品有望与广大专业观众见面。同时,一些欧美企业专门研制相关的自动化装置与附件,在德国、日本、美国等国家及地区生产的牛仔与休闲系列的整烫设备线也将登台亮相。飞跃、标准、重机、兄弟、通宇等国内外著名公司均将在CISMA2007上尽情展现高科技化新品。

        1→2(展中展) 多元化发展

        CISMA2007与之前展会的最大不同在于,尽管摊位紧张,主办方仍然决定在本届 CISMA 的W3馆西侧、E3馆北侧分别开出两块主题休闲区,将绣品展与休闲相结合,让参观了9个馆后的观众在休息的同时也可以欣赏到世界最精美的绣花产品。这是 CISMA 自举办11届以来首次开辟“展中展”。绣品展将展出国内外绣花机企业的优秀绣品,旨在帮助企业展示产品、宣传品牌,丰富 CISMA 的展品结构,增进 CISMA 与企业的互动,提高企业参加 CISMA 的积极性。同时,也集中地展示世界各国绣花机生产企业的最新技术和产品,供企业之间互相交流学习。

        在展会中举办主题展,这也是 CISMA 2007演示其作为国际平台的集聚与放大功能的一个重要举措。休闲区的设置体现了展会服务的人性化,绣品展与休闲区合二为一,又为休闲区增加了很多情趣和艺术气息,点亮了整个展会。

        1-3(订货会,技术讨论会,学习会) 多样化发展

       1988年,第一届“订货会”的召开,以订货会的形式为主,重在产品推广。而CISMA展会起步之初,开始逐步举办论坛。一开始,主办方主要是提供平台,企业唱主角,进行新品推荐或技术讲座。接下来的几届里,协会不仅仅吸引企业举办形式多样的讲座,而且自己也投入力量举办活动。比如,进行行业QC小组成果品比活动,科技创新奖评比活动,聘请服装机械研究专家对服装机械的发展趋势及如何更好的适应服装行业的需要等专题进行演讲。

      CISMA2007机构论坛会将于9月27日下午召开,届时将邀请香港大学等研究机构与行业专家共同探讨缝纫机机构发展新方向等相关课题。“服装产业升级与设备系统解决方案”将于9月26日下午召开,以“设备升级的新思路、新途径”为主题,探讨我国缝制机械领域所面临的前沿技术、市场问题,并以多纬度视角探寻解决问题的现实途径。从供应链、渠道整合、品牌重塑、产品与技术创新等焦点问题入手,深入研讨缝制机械系统化解决方案给服装产业升级带来的科技贡献率。 此外,重机、鲍麦克斯等7个企业也将举行相关技术论坛。  CISMA有单一的“订货会”,逐步向“订货会,技术讨论会,学习会” 多样化发展。

        这样的这一组数据,记录着CISMA的成长。从1987年到2007年,从2000 m2的“订货会”到10万m2全球性第一大展,CISMA二十多年来在风雨中凤凰涅槃,成就了今天的辉煌。成让共同我们翘首企盼CISMA2007的成功举办,实现“新形象搭建国际平台,新技术促进产业升级”的梦想。 

缝纫客APP
更多信息请下载安装 缝纫客APP(安卓)查看
手机扫一扫下方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