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缝纫机
信息资讯
缝纫客APP安卓
扫二维码加客服微信
导航:

乌鲁木齐手工裁缝在夹缝中发展

        天山网讯(实习记者朱宏昌 实习生白楠报道)“裁缝店的生意没法做了。”这是记者在乌市多家裁缝店采访时听得最多的声音。

        10月15日,记者走进乌鲁木齐市长沙路一家叫“云霞裁缝店”的店面想了解裁缝店的境况。只见门口显眼的位置立着一块写着“一元水洗”的牌子。进门,屋顶的挂竿上挂满了洗过的衣服。在屋里靠墙最不显眼的地方挂着许多布料。我说明来意,店主李云拍拍布料上的灰尘摇摇头告诉我:“这都是上等的料子,可现在几乎无人问津,好可惜啊!”她显得有些无奈。

        房间里的缝纫机偶尔嗒嗒地响几声,那只是李云给衣服做些小活。如今在这里缝纫机派不上大用场了!

        李云说:“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大多数消费者都买成衣穿,很少有人来做衣服了。我想把我的这些手艺传给女儿,可她怎么也不学。连我的女儿都不肯干我这行,说真的我有点遗憾。”李云的眼神中闪过几丝暗淡。

        乌市株洲路“芳香裁缝店”的胡燕敏告诉我:“上世纪90年代,许多人学手艺时最先想到的就是裁缝和美容美发。当时,我开的不到20平方米大小的裁缝店生意可以用一个‘火’字来形容。”

        “那时侯人们买一套几百元的衣服穿觉得很奢侈。很多人都喜欢到裁缝店量身做衣服,一套衣服的手工费少则可以挣到二三十元,多则七八十元。记得在1998年,我每天接到许多活,经常加班到深夜四五点,就那样还忙不过来。一个月挣几千元也是常事。这在那个年代算得上是一笔不小的收入呢!”

        “当时,我们开裁缝店的在别人眼里都算是能人、有钱人。”

        可是让“胡燕敏们”始料不及的是,2004年后,很少有人做衣服穿了,很多裁缝店被挤到了干洗店的后面,裁缝越来越难干。

        “我开裁缝店21年了,生意每况愈下,估计裁缝这行是干不下去了,现在我也准备转行。有点舍不得,但没办法。”胡燕敏心不在焉地给衣服缝着扣子说。

        然而,对于乌市青年路“特美思制衣店”来说,每天都有许多顾客来做衣服,有时甚至还要排队。尽管店里有5个店员,但仍忙得不可开交。几位经常光顾那里的顾客告诉我,“特美思制衣店”生意好是因为它在传统手工裁缝的基础上从服装设计、剪裁等各方面不断提高的原因。这正是“特美思制衣店”能在市场竞争激烈的今天得以生存并发展的秘诀。

        记者了解到,如今的裁缝大都进入到了各服装厂,成了服装厂某个服装加工环节的专业技术人员,以前给一些原料就能加工为成品服装的“全才”寥寥无几了。仅有不多的裁缝独立开店,从事服装的加工、设计等。而这部分能够独立生存下来并不断扩大规模的裁缝店都有一个共同点:在经营理念等方面不断创新,能为顾客设计并制作出彰显个性的服装。

缝纫客APP
更多信息请下载安装 缝纫客APP(安卓)查看
手机扫一扫下方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