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缝纫机
信息资讯
缝纫客APP安卓
扫二维码加客服微信
导航:

中山装申遗红都已“抢先”

      现如今老师傅们已经很少“出山”,纯手工制造也大多改成了现在的缝纫机流水线,但是制作依旧精良,而其中的工艺,“红都”也仍然保密。


      上面两个秃而圆的兜盖改成“扁而尖”,使衣服上部显得富有朝气。垫肩微微上翘,使肩部更加平整服帖。根据毛主席丰颐宽额的脸型,将领子加宽加长。

      “毛式中山装”

      为了更好地保护曾被称为“国服”的中山装,目前,中山市相关单位正在搜集中山装的历史资料,申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而记者昨天获悉,在今年7月,红都中山装技艺已经申报了国家非物质遗产。

      昨天,在曾为中国四代国家领导人制装的北京红都集团公司,老技师向记者讲述和回忆了昨日与今日的中山装。

      中山装是一直是“红都”品牌的特色产品之一,其中山装制作技艺是北京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之一。在北京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列表中写道“近年来由于中山装制作人才的流失和老化,‘红都’现已经成为保存中山装传统制作技艺的唯一一家服装企业”。

      历史渊源 孙中山“化洋为中”

      现在虽然都认可中山装是孙中山先生对制服的一种改良,但关于中山装的由来历来有几种说法。“红都”的一位老师傅告诉记者,目前最被认可的说法是:1905年孙中山偕黄兴等来到同义昌呢绒洋服店,将创制中国新服装的意图托付给了红帮裁缝(指当时很有名的裁缝)。

      红帮师傅此时已在日本服装界颇负盛名,他们采用西装造型和制作技术,研究了日本学生装、士官服后,根据中国人的体形、气质试制了初期的中山装,样式为“直翻领、4个口袋、袖口3粒扣”。后来修改为关闭式八字形领口、装袖、前门襟正中5粒明纽扣、后背整块无缝,也就是现在的款式。

      文化内涵 中山装里“藏乾坤”

      除了旗袍,中山装可能最能代表中式服装。但很少有人知道的是,中山装寓意了《易经》周代礼仪等内容。

      依据礼、义、廉、耻的国之四维确定了中山装上衣前身设4个口袋;依据行政、立法、司法、考试、监察的五权分立确定了其前门襟为5粒纽扣;依据民族、民权、民生的三民主义确定袖口还必须有3粒扣子;而后背整片无缝则表示国家统一之大义等。

      陈毅元帅曾这样评价:中山装是中国人的骄傲。“红都”的老师傅告诉记者,中山装高雅稳重,穿上活动方便,行动自如,保暖护身,其做工比较讲究,难以模仿。

      中山装讲究“领角要做成窝势,后过肩不应涌起,袖子同西装袖一样要求前圆后登,前胸处要有胖势,4个口袋要做得平服,丝缕要直”,但其缺点是领口紧、卡脖子等。在工艺上可分精做和简做两种,前者有夹里和衬垫,一般用做礼服和裤子配套穿用,后者不加衬料,适合于日常做便服穿用。

[1] [2] 
  • 相关阅读
    1. 中国1.7亿人就业的纺织服装产业,为何大而不强?
      前7月纺织服装外贸详解出炉,“后疫情”时代几件大事须早作准备
      纺织服装行业遭遇“大撤退”:外贸企业创新自救
      国内纺织业“重回”中西部?为什么从劳动力低廉的东南亚回来了?
      温州瓯海服装行业协会莅临杰克参观交流
  • 赞 0赞 0
  • 踩 0踩 0
        • 确定

      共0条评论

      缝纫客APP
      更多信息请下载安装 缝纫客APP(安卓)查看
      手机扫一扫下方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