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朝良:站在“名牌”肩上发展自有品牌
中新浙江网11月8日电 人物:义乌冠鼎缝纫设备有限公司总经理徐朝良
新商道:被称为名牌的产品必有其成功的奥妙和值得借鉴的经验,利用“名牌”发展自身品牌,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义乌经营缝纫设备的店面大都集中在稠州中路一带,浙江宝石缝纫机股份有限公司金华衢州地区总代理店置身其间,虽不显眼,但店内林立的“宝石”产品,每天都吸引着许许多多南来北往的客商。
“我们店面除经营宝石牌缝纫设备外,还有一些是自己加工生产的缝纫机梭心套。”该店负责人、义乌冠鼎缝纫设备有限公司总经理徐朝良说,总部在台州的宝石牌缝纫设备是中国名牌产品,“GEMSY(宝石)”商标被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在缝纫机械行业有较高知名度。
依托名牌,“宝石”闪光
九十年代初,徐朝良的父母在东阳办了家生产加工缝纫机零部件的企业,但多年来生意做得不温不火,经济效益平平。徐朝良下海后,觉察到义乌市场经济活跃,外商越聚越多,商机无限,遂于2001年在红楼宾馆设了一个办事处。做了一段时间后,他敏锐地感觉到自家产品缺乏一定知名度,要想进一步拓展国内外市场难度较大,于是就萌生了引进名牌产品,做大自己产品的想法。徐朝良说:“被称为名牌的产品必有其成功的奥妙和值得借鉴的经验,利用‘名牌’发展自身品牌,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当时,宝石牌缝纫设备在业内有较好的口碑,产品70%以上销往国外,出口连年增长,再加上厂家在台州,来往交通方便。徐朝良就想方设法与厂家沟通,凭自己的诚实守信及义乌市场优良的经营环境,最终成为“宝石”金华衢州地区总代理。有了名牌产品作依托,他店里的生意逐渐红火,上门的外商与日俱增,由此他也结交了一大批来自俄罗斯、巴基斯坦、印度、土耳其等地的客商。
打造品牌,“华洋”飘洋
随后,徐朝良开始打造自己的品牌——“华洋”。他不定期地到“宝石”厂家参观取经,遇到技术难题及时请教,并聘请专业技术人员搞技术开发;同时每年都去美国、印度、新加坡等地参加缝纫机专业展会,吸收他人好的经验和做法,听取客商的建议和批评。他还利用各种途径力推“华洋”产品。现在,徐朝良开办在东阳的加工厂有600多名员工,虽然生产的都是些零配件,但新产品也是层出不穷。“华洋”品牌在国外也有了一定的知名度,颇受老外喜欢,产品呈供不应求之势。
“产品质量是企业发展之本,言而有信是商人立身之本。”徐朝良说,有一次,一位巴基斯坦客商在他厂里订了一批“小马达”。验货时,老外对其发出的声音不太满意,但若要翻工,时间已来不及。徐朝良二话没说,就自己贴钱从其他地方高价购进相同的货给了这位老外。这笔生意做下来,他亏损近万元。
“服装人人都要穿,而且越穿越精致,越穿越花样百出,因此,缝纫设备市场有很大的发展前景。”徐朝良对未来充满信心,同时他对自己走的“站在名牌肩上发展自有品牌”这一步棋颇为得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