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钰洲:纺织行业取得巨大进步 利润总额四年增长率达162.54%
- 由中国纺织工业协会、中国纺织企业文化建设协会主办,上海中大科技发展有限公司、青岛喜盈门集团公司承办,绍兴县人民政府、上海中大洁润丝实验室协办的“2007中国国际纺织品牌文化高峰论坛暨中国纺织十大品牌文化推介大会”今天(11月8日)上午在上海隆重揭幕。
中国纺织工业协会会长、中国纺织企业文化建设协会会长杜钰洲在作题为《文化创造品牌价值》的主旨报告时指出,过去的四年,在十六大精神指引下,纺织行业取得了巨大的进步,从规模以上企业来说,我们的纤维加工总量这四年增长了75.43%,年均增长率是15%,创造的增加值4年增长率是139.34%,年均增长率是24%,扣除价格因素年均增长率是23.49%,利润总额4年增长率是162.54%,年均增长27%。那么固定资产净值4年增长了60.69%,年均增长12.58%,而我们的从业人数4年只增长了30.59%,年均增长6.9%。这一系列数字说明我们的行业是在大踏步地进步,从人数的增长、劳动生产力的提高、利润总额的增加、增加值的增长,这一系列递增的数字来看我们是在提高。那么用我们科技贡献率、品牌贡献率来分析,我们也会看到我们行业转变发展方式的紧迫性,纺织工业的从业人员,农村转移劳动力占到80%以上。2006年平均职工的工资比全国工业低30%,这充分反应了我们这些效益这些增加值、出口,我们4年增长了133.33%,扣除价格因素是增长了3个百分点,因为我们出口的价格是上升的,内销的价格增长的幅度很低,市场价格是负增长。那么显然纺织工业的发展很大的一个特点是依靠比较优势,尽管我们的装备进步很快,装备的投资、进口额过去的6年200多亿,但是我们的创新水平不高,品牌的价值不高,我们工业的平均工资增长40%,才能达到现在的工业平均工资水平。那么这个很显然是一种人口红利,就是在二元经济条件下农村劳动力转移不充分,就是供给多。就使我们的比较优势为主,因为农村劳动的机会成本很低,我们比亚洲的平均值都低。因此这就是在改革开放的条件下为中国提供了发挥比较优势的机会,经济全球化的总趋势是国际贸易空前发展,中国劳动力的质量和价格上体现出比较优势得到了较大的释放。那么这种形式从我们国际、国内市场两个形式的分析来看,我们可以看到我们产业升级处于一个非常紧迫的时期。国内的市场需求很大,但是我们的结构在升级,这几年国内需求,国内占销售产值的比重是逐年提高的,2000年我们占67%,现在是75%用于内销,内需发展很快。但是我们看到国内需求在提升,对于物质的需求和对于文化的需求,这个结构在发生变化。
从上海市场分析,上海20个高端百货和时尚百货,2006年1795个品牌,81%是海外品牌,另外八个综合百货1917个品牌,50%是海外品牌,这就说明中国对品牌的消费要求提高了。而我们的品牌成长的水平基本上是在中档以下。我们对高端市场的控制力较弱。同时中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的同时,我们现在致力发展中的问题,实现科学发展,这个已经是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而对于纺织行业的现状来看,我们的工资成本、人民币汇率、利息,出口退税率等等,还有社会责任的成本等等在增加我们的成本。而我们只靠加工生产的产品在国际上是属于比较过分竞争的一个领域,利润空间在缩小。很显然国内市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个目标,我们的产业的结构,我们的科技和品牌的贡献率还是远远不够的。从国际来看,高新技术在20世纪中以后快速发展,现在已经进入到推动传统产业革命的时期,那么现在传统的纺织生产正在向智能化、人性化转变。环境、绿色、循环经济现在在国际上领先的国家都已经起步。而我们生产量世界最大的国家,我们在资源、能源、环境等等方面面临着较大的挑战。那么贸易顺差增长过快,贸易摩擦增多,跨国产业链的制造国低端地位的竞争更加激烈,因为取消配额了。我们如果再不加速改变粗放型的发展,那就影响我们的前途,影响我们作为传统支柱产业对国家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