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缝纫机
信息资讯
缝纫客APP安卓
扫二维码加客服微信
导航:

从中国制造脱变成世界制造

      “中国制造”如今已经成为全世界关注的话题,确实,似乎在世界每一个角落都渗透了“中国制造”,LG、GE、东芝、诺基亚、摩托罗拉、戴尔、IBM……,“中国制造”已在集装箱、家电、电子玩具等领域的上百个产品市场以第一的份额傲视全球。
     
      于是,有美国人发出了“没有中国产品的生活一团糟”的感言,甚至有人断言:“中国制造”即将代替“日美制造”、“欧洲制造”成为新世界制造业的代名词。然而,西班牙埃切尔中国鞋商城的火烧事件之后,近年来美国和欧洲针对“中国制造”的反倾销议案例亦是层数不穷,进入2007年以后的中国产品所面对的出口生态环境继续恶化。
     
      转变中国制造给世界带来的负面形象
     
      一提到“中国制造”往往给人一种“中国制造=低质低价=倾销”的贸易形象,应该说,低价优势是“中国制造”能在世界上的大行其道的最重要原因。国外的普通消费者购买中国制造商品的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中国制造”在价格方面的巨大诱惑力。著名国际金融服务公司摩根斯坦利的报告显示,过去10年间,中国的廉价商品使美国消费者节省了6000多亿美元。低价的优势的基础是廉价劳动力,而这也使得“中国制造”一直苦苦挣扎在价值链最低端,而中国现实中高级技工和技师的匮乏已明显制约了中国制造业向更高层次的发展。亚洲最大的服装和纺织品贸易商Li&Fung的董事长WilliamFung著名的“3美元”论断从另一个角度形象地诠释了“中国制造”的困局。他说“平均来讲,在1美元的出厂价和4美元的零售价之间存在3美元的差价,与其去拼抢已经少的可怜的1美元制造成本,不如集中精力去瓜分那3美元的蛋糕。”而不幸的是,“中国制造”恰恰在为这1美元拼抢。现代产业价值链所阐述的产业链“V”字形曲线(微笑曲线),在这个曲线中,一头是研发、设计,另一头是销售、服务,中间是加工生产。一般而言,处在两头的产业利润率在20%至25%之间,而处在中间的加工生产产业的利润只有5%。目前,中国制造的产品,大多停留在加工制造的初级阶段。即生产的多是低附加值、低技术含量的产品。而高附加值、高技术含量产品的核心技术(关键技术)仍然被发达国掌控。例如占我国进出口贸易半壁江山的计算机等电子产品,所涉及的主要是CPC芯片、及各种大规模集成电路仍为发达国家所研制,主要程序、参数也被掌握。这也正是中国制造成长为世界制造品牌的最大障碍。
     
      比廉价更大的威胁在于“中国制造”充斥着大量假货。据美国海关的统计,2003年,在美国口岸被查获的假冒产品中,来自中国的产品占了66%,远远高于居第二位中国香港的5%和第三位墨西哥的4%。假货的层出不穷眼中损害了“中国制造”的国际声誉。几年前,美国电子制造商就发起了NoChina运动,提出“远离中国零件”。这些事件都严重损害了“中国制造”在国际上的形象,有碍于“中国制造”的长远发展。
     
      “中国制造”提升途径
     
      在新世纪以信息技术为基础、以服务业为重心的全球化中,“中国制造”将如何提升自身竞争力,与国际巨头共舞呢?笔者认为,有以下途径:
     
      实行现代企业管理制度
     
      当前,我们的企业与外企是零距离的竞争,劳动力低廉的资源优势,随着时间的推移将会失去,应多在技术开发、创新上下工夫,实行集约经营和投资多元化,从而提高资产利用质量和效率。加强盘活企业存量资产、挖掘内部潜力、不断地对老设备进行技术改造,形成规模经济效益,降低消耗,这样成本就会下降。同时采用新技术、新工艺和新材料,以增加产品的技术含量,使产品的档次提高,自身的竞争力也相应会提高。所以企业产品竞争力的源泉在于良好管理下的创新,在于人的积极性的不断发挥,在于不断地提高效率。
缝纫客APP
更多信息请下载安装 缝纫客APP(安卓)查看
手机扫一扫下方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