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坤:企业方法:如何跨入新业务?
面对新业务的诱惑,每个企业都跃跃欲试,但是,隔行如隔山,怎么判断跨越的风险,你知道自己与新业务的距离有多远吗?请看——
扩张的烦恼
浙江有一家专门生产传统彩电配套组件的加工企业,由于彩电业利润总体滑坡,使得企业的生存受到影响;加之近几年等离子彩电的兴起,传统彩电更是受到挑战。
由于企业是属于整个产业链中的一环,缺乏自身的主动权,所以深受其累,企业决策者一直想转换行业,但是究竟该进入哪个行业,如何进入才不至于失败?这些战略选择成了困扰企业发展的一个大问题。
事实上,这不仅仅是这一个企业的矛盾,而是企业的共性所在:不仅仅是面临利润滑坡的被迫转型,还是在行业发展的鼎盛期,跨领域跨行业扩张的冲动始终伴随着企业的一生。
可以理解,企业的目的就是追逐利润。虽然我们一再强调强化企业核心能力、固守本业,但是新业务却始终对企业具有高度的诱惑力,这种冲动一方面源自继续强化主业的防守策略,比如沿着产业链的纵向扩张;更多来自于新业务利润的诱惑以及股东或利益相关者的压力,比如好孩子虽然在童车制造领域已达到了全球范围内的“隐形冠军”,但宋郑还是要选择“冒险”挺进零售业,因为这样可以为未来的上市“谋得”更好的“市盈率”。
但是这种新业务的扩张往往是风险与机遇同行,甚至是风险大于机遇。
据Michael Collins对1989年到2004年之间,60多家美国零售业公司300个相关多元化扩张的案例进行调查,统计结果发现,只有29%的新业务获得了“赢利性增长”,如果对扩张成功的指标加以严格限定,采取“积累赌注”(即不仅满足净现值为正,同时实现收入与利润的增长超过5%)的指标衡量,那么这个比例将进一步下降到15%(“积累赌注”比“赢利性增长”意味着新业务更强的增长和赢利空间,也是更牢靠的统计数据)。
这些数据足以说明扩张中的风险之大。
【案例】云南一家大型工业品企业,准备进入核桃油和核桃粉生产领域,该领域在国内尚属空白。企业之所以做出这个重大的决策,其依据由于核桃油有降低血脂、提高人体大脑发育等独特优势,据此他们做了“可行性分析报告”,通过分析确定该产品会成为市场娇子。
于是,企业很快投资4000多万元启动了这个项目,买土地、建厂房、购买生产设备和引进专门人才等。生产的过程很顺利,一年后,产品正式生产出来,并运用销售过工业品的营销团队来销售核桃油产品。但半年下来,除了有意识地销售了几十瓶核桃油和部分核桃粉外,大部分产品在仓库积压,新公司流动资金遭遇瓶颈。万般无奈,企业想与金龙鱼合作OEM也未能成功,陷入了空前的困境。
选择新业务的“测距指标”
要降低扩张中的风险,首先就要衡量新业务与企业的匹配程度。这个道理很浅显,行业跨度越大,对管理、技术等要求就越高,组织的学习成本就越大,成功的可能性就越小。
结合国外的研究结果,我们发现有五个指标在企业拓展新业务时极具代表意义,如果在扩张之初就认真审视测量这几个指标,那么风险将大为降低。因此我们用这几个关键指标来判断新业务的匹配程度,以此做出比较准确的判断。我们将之称为“测距指标”。
“测距指标”一共有五项:
第一是距离指标:判断你选择的新业务与自己的核心业务是不是太“遥远”,这种比较要素包括二者的资源基础、成本结构、目标客户和公司能力、文化等。比如在DVD取代VCD的初期,由于DVD的碟片资源比较少,价格昂贵,对于客户而言无疑增加了其转换成本,所以选择这个时期进入的企业在短时间都无法赢利。相反,如果顾客承担的转换成本很小,则企业成功的概率将显著提高;这些是一些跟随型企业为什么可以大获成功的一个原因(先驱者已经降低了消费者的转换成本)。
对于前文案例中的企业,在选择核桃油项目的时候仅仅一厢情愿地看到核桃油的优点,而没有想到工业品企业和消费品企业本质的不同,这自然会给新项目带来很高的困难。
第二是利润池指标:要看你选择的新业务利润池是不是足够大,行业利润率多高?总量是多少?目前的厂家合计做到了没有?为什么没有做到?所进入的行业,平均利润率越高越好,这意味着你可能的利润率和利润空间也越大,在陷入价格战的境地中不至于大伤元气;
假设核桃油市场真的是一个有前景的等待开发的蓝海市场,小包装食用油行业的老大“金龙鱼”为什么一直没有进入核桃油市场?而核桃粉更不用说了,因为事实上,核桃粉已成了低廉产品的代名词。试想一下,5元钱就能买到500克的核桃粉,它的营养价值和智力功能又有多少可信度?
第三是竞争者指标:该行业的竞争对手情况如何?他们各自的优势、劣势是什么?如果他们做的都不太好,你需要了解其中的原因。因为竞争者最能反映出该行业的特点,通过了解他们,往往可以发现制约该行业的瓶颈在那里,结合公司的核心能力,可以更加清晰地判断企业所处的位置,明确要在该行业获取竞争优势所必须的资源;
第四是退出成本指标:进入某个领域需要代价,同样,从该领域退出也需要代价,如果退出成本高昂往往导致企业深陷泥潭而无法自拔,因此退出机制是在企业进入当初就应该设想好的。
最后一点就是潜力指标,某些行业市场仿佛已走到尽头,但是如果仔细研究就会发现还有潜力可挖,比如CRT显像管,通过技术改造开发短颈彩电,完全可以弥补产品生命周期和利润下滑的缺陷。
潜力指标是企业利润池的保护伞,因此需要结合企业核心能力来综合判断,这样可以对将要进入新领域的市场潜力有一个客观的评估。作为一种明智的选择,可以选择那些暂时还没有强大行业“领袖”的行业,这样即使你不能最终成为这个行业的“新领袖”,也可以获得较为满意的生存基础。
-
-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