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中国拉链行业的品牌资本年
2006中国拉链行业的品牌资本———解读《中国拉链产业形势及发展趋势分析报告》
9月10日,在今年全国拉链大会上,中国五金制品协会拉链分会理事长、福建浔兴股份总裁施能辉作了题为《中国拉链产业形势及发展趋势分析报告》(以下简称“《报告》”)的精彩演讲。
中国五金制品协会拉链分会秘书处(以下简称“秘书处”)就目前中国拉链行业发展形势和面临的挑战,与国内拉链业内的资深人士、重点拉链企业家们进行了深入交流及探讨。现本报将《中国拉链产业形势及发展趋势分析报告》中部分精彩内容节选,以飨读者。
趋势
品牌化和专业化成主流
2006年,国家宏观和微观政策调控,降低了出口退税;欧美反倾销政策对中国服装、包袋、鞋类行业冲击;再加上人民币升值影响,这些因素对出口企业带来了巨大的压力。
据秘书处统计,2006年全年行业总产量大约在280亿米,比2005年增长约10%。据海关统计,2006年拉链直接出口也比2005年增长约20%。全国拉链销售收入约300亿元,比2005年增长16%。在产品结构中,企业普遍加大成品拉链的产能,降低了码装等半成品生产;在三大拉链产品中,金属拉链需求增幅较大,尼龙拉链基本保持平稳,受暖冬影响注塑拉链需求有所下降。
《报告》显示,浙江、广东、福建、上海、江苏拉链产业链在不断扩大和升级之中。义乌拉链依托义乌小商品市场发展更加迅速。重点拉链企业的生产、销售、服务范围在不断扩张。
近年来,拉链行业已经形成了几个地区产业集群,这些地区分别被中国五金制品协会授予“国字号”荣誉:晋江市被授予“中国拉链之都”,义乌市被授予“中国拉链产业基地”,桥头镇被授予“中国拉链之乡”,汕头市被授予“中国拉链产业基地”称号。
过去,很少有人知道中国拉链。通过这些年的努力,中国拉链已经在世界上拥有一定的知名度。目前已有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行政认定的中国驰名商标1个,司法认定中国驰名商标5个,中国十大知名品牌和10多个省级名牌和著名商标。
这些年,做专、做精的企业发展越来越好,比如中传、顺兴、泰纶等企业。这些企业的规模不一定最大,但其竞争能力却非常强。这些企业的产品销售量不一定最大,但其附加值和利润却是高额的。究其原因,这些企业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具有领先的生产技术、先进的工艺流程和稳定的产品质量,赢得了客户的满意。
制约
劳动力成本上升
《报告》提到,拉链行业作为一个传统加工业,低成本一直是竞争优势,劳动力成本是影响行业竞争力的重要因素之一。
目前,我国的劳动力成本只有发达国家的2%~3%。然而,这些年来在中国拉链行业中普遍碰到招工难和生产成本日益上升的问题,特别是中小企业这种现象还要严重,这对企业发展是一个严峻的考验。
-
-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