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健忘与坚守之间
话题从一场演唱会开始。常熟服装节期间,一场由常熟服装城冠名、名为“杰情飞扬超级巨星”的演唱会在常熟体育馆开演。
“杰”字打头,主角当然是周杰伦。人声鼎沸之间,他压轴出场,“双截棍”加上“菊花台”,动静相宜,短短几首之后随即唱罢离场,任由千呼万唤不再复面,惹得“粉丝”欲罢不能。
回到第一个出场的姜育恒,保留曲目依然是若干年前“平平淡淡才是真”的“再回首”,依然深情悦耳,但也许是因为过于耳熟能详,又或者是慢歌慢热,场面一直显得波澜不惊。
“我知道你们中很多人不是来看我的,但我会当作你们都是来看我的!”演唱间隙,姜育恒突然告白,神情激动而又真诚。他在舞台上的敬业有目共睹。只是———昔日的“忧郁王子”,倜傥之余依然掩盖不了中年男人微微突起的啤酒肚;一直以来,他可以倚老卖老的,也依然是那几首“经典”老歌。
无意将周与姜的唱功与形象妄加褒贬,他们都是我发自内心喜欢的歌手。只是,突然有些感慨———“平平淡淡才是真”的人生,果真已经看透了往昔的人声鼎沸?单单依靠那分怀旧的情愫维系,到底又能坚持多久?对于中国服装而言,又有多少身处巅峰的“周杰伦”和凭栏怀旧的“姜育恒”?喜新厌旧的人们,在审美疲劳的年代里,如何才能对一个“老字号”不离不弃?
“裹挟在时代变迁中的个人命运,是如此脆弱,又如此坚强;如此感伤,又如此健忘。”曾为《经济观察报》主笔的许知远说道———何止是个人命运,对于年轻的中国服装品牌而言,又何尝不是裹挟于“快时代”的“健忘”投影之下?
超过10年左右的中国服装品牌几乎已近“高龄”,即使手持如此稚嫩的履历,大部分中国服装品牌也难以跳脱销声匿迹的宿命。竞争对手林立,消费对象的“健忘”天性已经无可逆转。如此境遇下,对于品牌而言,重要的就是寻觅、进食补充年轻元气的“能量钙片”。
曾有业内人士分析,从消费者角度讲,品牌老化的前兆表现为提起这个牌子都听说过,但买的时候却记不得它。高知名度和低认可度是老化品牌在市场上最为突出的表现特征———具有一定或较高知名度的产品,在市场竞争中的认可度、美誉度下降,从而导致市场占有率的显著降低。
为什么有的“老字号”可以日久弥坚,如同磁铁般牢牢吸附更为广阔的消费群?为什么有的品牌风采不再,消费群不断流失?
依然是“创新”一词定乾坤。恒源祥的“返老还童”经验值得借鉴。创立于1927年的恒源祥,原来只是上海南京路上一家卖绒线的老字号商店,到20世纪80年代,曾一度昌盛的恒源祥已没有了昔日风光,全部资产不过50万元。新任“掌门人”刘瑞旗大胆改革,把“恒源祥”三个字由店名注册成商标名,开展了一系列品牌重塑活动,以品牌吸引全国毛线加工厂加盟。
“一个品牌的建设需要三个成本:导入成本、维护成本和提升成本。”恒源祥集团董事长刘瑞旗说,围绕这三方面的成本投入足见其对老字号品牌的精心呵护。如今,在商务部对外公示的首批中华老字号的名单中,恒源祥首批进入中华老字号榜单。目前,恒源祥旗下更聚集了70多个加盟工厂、5000多家加盟店,产品从单纯的手工毛线延伸到针织、服装、床上用品等70多个门类,年销售额达30亿元。
可见,固化的思维只会造成在不同领域的路径依赖,包括在产品、宣传定位、广告创意、媒介选择、传播手段等方面的“创新”才是让品牌宝刀不老的恒久秘方。
此外,需要补充的是,面对“遗忘”与“追捧”,最怕的莫过于品牌自身的精神倦怠。“宠辱不惊”并非就是服装品牌自身修为的最好选择,对于服装而言,它是更需要感染力与蛊惑力的产业;只有在情绪感性与制度理性之间张弛有度,我们才能时常撩拨他人的健忘,坚守、传递自身的作用力,牢牢地维系与消费者之间的情感,获得切实的市场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