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缝纫机
信息资讯
缝纫客APP安卓
扫二维码加客服微信
导航:

时装周究竟留下了什么?

           和以往中国国际时装周(以下简称时装周)不同的是,2008春夏系列发布以前所未有的数量,在“威兰西”第七届中国职业模特选拔大赛总决赛结束的那一刻,使得所有人都感到一种再次挑战极限的疲惫。热闹火爆的50场专业时装发布和大赛活动体现出了一种中国时装设计业界的新动态和走向。
      

      在中国国际时装周走进第十一个年头的时候,它表现出了一种更加开放、多元的姿态,也通过更多的专业活动,突出反映了业界的最新发展。50场发布和大赛带来的时尚流行信息和其身后品牌的市场运作动向,是需要用相当长的时间来消化的。
      
           引导  专业控制
      

      可能每个人对于美丽的欣赏都有一个“度”的界限,超过了这个“度”,美的东西也会因为审美疲劳而变得丑陋起来,这是从观赏时装发布的观众的角度而言。而从国际时尚界的通常惯例来说,一场时装发布的时间往往不会超过15分钟,带有表演性质的秀时间也会控制在半个小时以内,或许这是因为每一个时装设计师都是明

      了消费者审美心理的原因。
      中国服装设计师协会主席王庆在召集本届时装周评委开会时透露,为了与国际时尚界的通行惯例接轨,组委会特意在所有设计师报名时郑重建议,发布会的服装系列控制在45-60套之间、时间控制在半个小时以内。如此一来,对奔波在两个场地之间的组委会工作人员、观众和媒体乃至嘉宾都是一种放松。但遗憾的是,在本次时装周中有两场发布远远超过一个小时,而让观众产生了严重的审美疲劳。一个是服装重、地面滑的郭培秀,另一个就是来自虎门富民的冯璐发布。当然也有已经国际化了的,比如卡宾,从模特出场到谢幕结束共用时仅14分钟,而接下来的左岸洪金山发布也不过17分钟,紧凑的节奏、激越的音乐、美丽的服装带给人们的不仅仅是当时的震撼,更多的是因时间短而来的珍惜。
      

      在本次时装周的发布评选中,从高级定制到成衣、从男装到女装、从内衣到休闲,囊括了诸多的种类,评判的难度相对很大,不同类别的服装如何使用同一个标准成为难题。王庆坦言,进行专业化的细分仍旧需要时间,现在的整体状况还没有到分门别类进行评选的时候,“但,这是我们一直在努力的方向,未来的时装周一定会进行专业化的细分”。

          形式  历久需新
      
        多年来,我们已经习惯了一种时装发布的模式,大的背板打上LOGO,T台的两侧做些装饰,在帕灯的基础上加一点电脑灯做效果,或者让杂耍的、唱戏的、街舞、歌曲、武术、体育或著名主持人和模特们同台来吸引更多的人气。所谓的大秀,也不过是找一个经典的不容易被他人拿下的场地;T台的长度加长,直至70米,T台从一竖条变成方的或者圆的;在模特的知名度和数量上下功夫,多请大模、一个模特一身服装;请一些国外的优秀灯光师、制作人来撑撑场面;或者出席的各种领导、明星在此类活动中的数量和面孔不多见、分量又重得厉害。除此之外,模特还是一个或者一群走在或高或低的T台上,我们似乎很难想象时装秀还有什么可以折腾的形式。
       

      颁奖仪式的白领秀,舞台乃至灯光的设计创意应该是本次时装周最有特色的了,但是创意良好的闭合式T台、一边高一边低被拉起来的顶架每一次升降都让让观者惊呼,担心身处其下的捧着各个时尚大奖获奖者的生命安全,一排手捧鲜花的小姑娘遮住获奖者的面孔的编排也令无数记者暗地里咬牙。一场本来极有品位极为精致的活动便因为一些细节的不完善而留下遗憾。
       

      相对而言,著名艺术家赵半狄这个“熊猫人”在本届中国国际时装周上的表现,让观者吃惊、卫道者唾骂其庸俗之余,也让人们开始思索时装秀表现形式的创新。“这是所看过的时装秀中最好玩的一场”,似乎已经是大多数人的共识,时装秀原来可以不用那么严肃、不用那么呆板、不用那么一本正经,这是赵半狄给我们的启示。
       

      但令人费解的是,以艺术家玩票的赵半狄,竟然邀请了芙蓉姐姐和杨二车娜姆这两位声誉不佳的“名人”来哗众取宠,把一出原本行为艺术的时装展变成一幕闹剧。一个扭动着腰身不惜“露点”,另一个用嘴叼下手套来挑逗台下观众,吸引人眼球的目的肯定是达到了,但此举也让赵半狄的秀从“环保熊猫”变成了“时尚奶牛”。
       

      其实,在国外,每个时装之都的时装周期间都会有各种艺术家通过自己的方式表达对时尚、对生活、对艺术的感悟,其形式多样、变化丰富是我们无法想象的。当然,类似杨二和芙蓉这样的“赵半狄式”发布,在国外也处于边缘化,并不为主流时尚所推崇。作为专业媒体,我们也只能旗帜鲜明地提出“时装周拒绝恶俗”的口号。

            中式  加减学问
      
      在本届时装周中,有很多中式文化概念的发布,多年来这似乎已经成了国内品牌能够挺起脊梁说话的一种做法。随着奥运的将临,如此的情结变得更加突出也不足为奇。在时装周的评委会上,数个国外评委都谈到,如果某个发布的服装,上面的典型中国式符号能够少一点,那么将会是国际市场中极具竞争力的产品。这其中包括最佳女装设计师梁子和最佳男装设计师曾凤飞。
      

      其实,和往年相比,梁子、曾凤飞今年发布的服装作品已经作了太多的减法。曾凤飞把一身的中国草书精简在领口或时装的一处出现,而梁子也把大面积的绣花纹样消弱在局部的装饰方面,这也是他们能够得到绝大多数人认可的原因之一。但是作为商品,有志面向国际市场的商品,服装表面上的民族文化符号需要多少?多一点和少一点?如何把握,这是一个难题。
      

      换个角度而言,每个有志于走向国际的中国品牌,在面对国际市场的时候,有种担心——生怕外国人不知道这个产品是从中国而来,从而忽略了国际化商品特征和地域特征文化表现的辩证关系。两个很简单的例子,谢锋和杨紫明的产品能够被欧洲和美洲的时尚界认可,原因就在于他们有意识地模糊了表象的中国式符号的表达。
      

      对于外国人而言,怎样分辨中国文化、怎样分辨中国人,与他们接受中国参与国际化竞争的时装设计产品是两个截然不同的概念。从产品的角度而言,梁子、曾凤飞等有志于将中国本土原创品牌冲击国际市场的设计师们,似乎还应该再做些减法才好。

缝纫客APP
更多信息请下载安装 缝纫客APP(安卓)查看
手机扫一扫下方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