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缝纫机
信息资讯
缝纫客APP安卓
扫二维码加客服微信
导航:

谈纺织品相关标准与检测的最新发展

       

         中国纺织信息中心/国家纺织产品开发中心组织研究的《2007中国纺织产品开发报告》已于10月推出,分为开发、市场、管理和质量四个篇章,其中质量篇以企业现场质量管理指导、生态纺织品标准与检测、最新国际纺织标准解读等为主要内容。
      
      如何通过“全面质量管理”提升产品品质及质量稳定性?

      国内大多数纺织服装企业对品质的认识还停留在比较初级的阶段,误将质量控制(QC)、认证等环节,片面当作“品管”,从而使品管的效果无法彰显,从而令企业管理者对“品管”产生质疑,最终导致品质管理工作无法善终。 

      品质管理要达到提高经营效果的目的,必须使市场调查、研究、开发、设计、采购、制造、检查、试验、出货、销售、服务,每一阶段的品质都能得到有效的管理,形成一个能共同认识、易于实施的体系,并且所制定的各项计划得到有效的执行。

      纺织服装企业的“全面质量管理”实现有两个重点:一是对生产原材料的评价,即对供应商的管理。不管是纺织品原材料,还是染料助剂,都应要求该供应商可以提供对该产品权威的合格报告,如果有条件,企业可以自己通过抽检核查,做到放心使用。二是生产环节上的监控,就是每一个半成品都应该按照标准方法进行检查,而不能到了成品阶段再按照标准方法监控。每一个环节检测合格后,方可进行下一个环节,这样才能有效保证品质的稳定性。

      对于原料和半成品企业来说,控制原材料、染料、助剂的来源与使用是保证产品生态性能的关键。在进行Oeko-Tex Standard 100认证时,首先就会要求企业明确划分出进行认证产品使用的原材料、染料、助剂,再以此提供样品进行测试。企业的全线质量保证体系在此过程中应充分发挥监督作用,生产当中和发货前的抽测都应坚持,以便应对不同批次原材料和化学品的质量波动。 

      生态纺织品的未来前景及发展方向如何?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生态和环保意识都已觉醒,有益人体、有益环境的绿色产品就成了人们的首选。90年代初期,Oeko-Tex Standard 100因此应运而生。经过15年的考验,已经在欧洲消费者的心中占有了十分重要的地位。如今,随着全球环保意识的高涨,逐步推广到了美洲、亚洲等地区。各国也纷纷出台了各种生态纺织品标准,同时消费者对生态纺织品的需求也在逐步增加。因此,国际生态纺织品标准的完善和实施越来越重要,在产品的生态性能能够满足国际标准后,对企业生产全过程的生态考核一定会成为下一个国际买家的考核标准,从而全面提升纺织企业对环境保护的能力,Oeko-Tex Standard 100标准将在此阶段发挥重要作用。 

      随着Oeko-Tex Standards 100在世界范围内的日益普及,为了确保数以百万计的已经通过了Oeko-Tex认证的产品的安全性,除了有必要加强各种通信交流措施之外,有效的质量管理也是不可缺少的。正因为如此,德国国家环保纺织协会的秘书长Raimar Freitag先生和各个成员机构的领导人决定,在今后仍将坚定地贯彻实施已经采用的质量管理措施,并在必要时对这些措施进一步加强。例如,在质量管理措施中包括由国际环保纺织协会承担费用的对已经通过认证的产品抽查,抽查的数量至少为所有获得认证产品数量的15%。仅仅在去年一年中,授权的检验所对市面上有Oeko-Tex标签的产品进行了7284次抽样检测,相当于在2005年7月至2006年6月期间所进行的认证数量的17.4%,抽查的产品涉及到46个国家的33个产品组。抽查的重点为一类产品(占34%)和二类产品(占63%)。

      国际生态纺织品在标准与检测方面的最新进展如何? 

      Oeko-Tex国际环保纺织协会的技术委员会不间断地进行标准和测试方法的研究和开发工作,每年年底,Oeko-Tex技术委员会会在年度会议上结合当前国际最新科技发展的状况和各国、各地区的最新法律法规要求,对Oeko-Tex Standard 100标准进行修订。新版本自下一年的1月1日起推出,3个月过渡期后,由4月1日起正式实施。目前最新的版本是2007版,与以往的版本相比,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Oeko-Tex Standard 100标准在2007年更新了一些内容,如不及时根据新版本的要求调整生产, 我国的纺织企业的出口贸易将会受到影响。最新版本的标准在以下几个方面做出了修订: 

      1. 将“分散橙149”列入了禁用染料名单,含有色素分散橙149的物质不能通过认证,这是因为其中含有法律禁止的4-氨基偶氮苯。4-氨基偶氮苯也是近年我国纺织企业碰到的问题最多的一个顽疾,由于之前没有合适的检测方法鉴别出偶氮染料是否会裂解出4-氨基偶氮苯,许多国内的实验室,包括大型的外资检测机构都无法对此项物质进行准确地检测。德国海恩斯坦研究院在2年前成功开发出一种检测方法可有效检测出此物质,并对客户提供检测服务,确保产品不含有此项禁用偶氮染料。
     
      2. 今后需对未经染色的聚酰胺材料(氨纶)进行致癌物质芳基氨的检测,其限制含量不超过20mg/Kg。这是因为经检测证明其中含有致癌性的游离胺,这些游离胺的来源是某些聚酰胺物质(氨纶)。 

      3. 直接接触皮肤类的产品 (二类产品):对酞酸酯的使用加强限制,酞酸酯中三种增塑剂 DEHP、DBP 和 BBP 的限制含量不超过0.1%,这些物质有可能导致癌变。这三种物质在2006年已经被立法者禁止用于婴幼儿玩具,无论婴幼儿是否会将相应的玩具放入口中。在一类产品的检测范围中继续保留对酞酸酯DINP、DNOP和DIDP的检测。目前,对特殊增塑剂的长效作用正在进行科学研究,虽然这些增塑剂只是在有限的少数成衣中的用量较大,但将纳入扩展到二类产品的检测范围,可以为生产商、贸易商和最终用户提供更大的产品安全性,从而起到预防作用。(在生产防滑袜时,酞酸酯作为防滑乳突而用于防滑袜的底面,其作用是防止穿袜者在没有穿鞋时不慎滑倒。另外,酞酸酯也用于某些纺织品印刷工艺中,如用于印制体恤衫的热固油墨印刷) 

      4. 从现在开始,所有材料都会测试其重金属汞和砷的含量; 

      5. 为了更加了解生产背景,国际环保纺织检测协会下的15家Oeko-Tex Standard 100认证机构都会仔细的询问所有Oeko-Tex认证的申请者,他们是材料的制造商还是委托生产者,以确保供应链的各环节都符合认证的要求。

      中国纺织服装企业应如何应对国际环保要求新挑战?

      “绿色壁垒”或技术贸易壁垒继续呈迅速蔓延的趋势,这势必影响我国纺织品服装在激烈的国际市场竞争中的格局。国内企业应该提高防范意识和风险规避能力,为一些贸易壁垒的全面实施提前做好应对。从纺织行业到服装、面料企业都要完善预警系统,规范贸易行为。纺织服装等相关下游产业亟需不断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加快产品结构调整和研发替代产品步伐,改进生产工艺,提高技术水平和产品自身环保性能,尽快与国际先进水平接轨。以REACH法规的到来举例,企业最好成立自上而下的相关职能部门,分析掌握各种变化对行业的冲击和影响。

      积极、主动是中国纺织企业应对国际环保要求新挑战的关键。另外,尽早获得相关认证,企业可以获得较高的收益,且获得的收益会数倍于晚做认证。因为,当获得生态认证从优势条件转变为必要条件时,获得生态认证就成为企业必须要做的事情。

缝纫客APP
更多信息请下载安装 缝纫客APP(安卓)查看
手机扫一扫下方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