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缝纫机
信息资讯
缝纫客APP安卓
扫二维码加客服微信
导航:

印染:迷彩织物应用分散/还原两相法印花实践

      摘要:   介绍了迷彩织物的印花工艺特点,针对传统印花工艺存在的不足,对印花工艺及设备进行了改进,充分利用现有的设备,应用分散/还原两相法印花工艺,提高涤棉迷彩织物的色牢度和服用性能。

      关键词:  分散/还原染料;印花;工艺;两相法

      0   前言

      迷彩面料一般由绿、黄、黑、棕等色斑构成,可分为丛林、荒漠、海洋迷彩等种类。其图案都是模拟树干、阴影、岩石和沙土等。

      近年来,国内生产迷彩面料主要采用涂料/活性染料印花工艺及涂料/分散/活性染料印花工艺,这些工艺虽然各有长处,但也存在不足。涂料印花工艺的不足在于迷彩面料手感硬,透气性能差,摩擦牢度差,色牢度不理想。活性染料工艺虽然活性染料与纤维发生键合反应,湿处理牢度、透气性能较好,但其气候、日晒、汗渍、氯浸、烟退等牢度不够理想。而涂料/分散/活性共同印花工艺虽能部分解决以上问题,但同时存在涂料、活性印花的不足之处。

      目前迷彩面料主要采用涤棉混纺府绸及卡其坯布,如采用以上印花工艺,其最终产品是很难达到要求的,尤其是对耐气候、日晒、汗渍、氯浸、烟退牢度的要求较高。因此要生产出符合高的要求的迷彩面料,只有从印花工艺上加以改进,才能适应军队作战的要求。

      1   印花工艺设计

      由于在一相法印花工艺中,碱剂和还原剂对分散染料有影响,因此,宜采用两相法印花工艺。即先经过焙烘或高温汽蒸使分散染料固色,然后再经还原浴快速汽蒸,使还原染料在棉纤维上固色,织物经还原浴处理时,还原液将沾污在棉纤维上的分散染料清洗,从而提高了面料的色泽鲜艳度和色牢度。改善涤棉迷彩面料的服用性能,实质就是改善棉相的染色性能,我们选用了分散/还原染料同浆印花工艺,利用还原染料优良的色牢度,对棉相差色。在分散/还原染料同浆印花工艺中,还原染料着色需要还原剂和碱剂,而碱剂和还原剂对分散染料都有较大的影响,所以要采用两相法印花。即在分散/还原染料同浆色浆中,不加碱剂和还原剂,印花后先高温焙烘,使分散染料着染涤相,后在碱剂和还原剂的作用下,使还原染料上染棉相。其工艺流程设计为:
      
       原坯布→织物印花→烘干→汽蒸(125 ℃,10 min)或焙烘(195 ℃~200 ℃,2 min)→轧还原液→快速汽蒸(100 ℃~104 ℃,60 s)→水洗→氧化→皂洗→烘干→(阻燃整理)→成品

      从工艺流程来看,与传统工艺可套,但对于迷彩面料却存在以下问题:(1)整个布面深色占75%以上;(2)印花面积达100%,吃浆量大,这些在传统工艺运用上是很少见的,也是难以完成的;(3)面轧还原液需在快速蒸化机上进行,而现有厂家大多无此设备。因此,对还原工艺进行了改进。
     
      1.1   工艺流程

          以T/C 14×2/28 330/252 96.5 cm府绸为例。

          原坯白布→翻缝烧毛→退煮漂→丝光→定型。

          原坯白布烧毛3级~3.5级;退浆净、煮练透、丝光足、去碱净;毛效6 cm/30 min~8 cm/30 min;布面pH 7~8;定型门幅91 cm~92 cm,布面平整。保证染料的上染率,防止布面带碱,造成分散染料的水解或还原,致使色泽变萎变暗。
     
      1.2   印花

      1.2.1   迷彩面料的特点

      迷彩面料图案具有色块面大、颜色深的特点,适宜采用圆网印花。针对其花形特点,花网宜选用60目~80目的镍网。
     
      1.2.2   染料的选择

      两相法工艺设计的关键在于还原工序,并非所有的还原染料都适合于印花,所以应考虑还原染料的选择,确定最佳的色谱范围。
      (1)还原染料隐色体的电位大约在-610 mV~-1000 mV之间,负值越小越易还原,故隐色体电位负值较小的比较适合印花。

      (2)还原染料的物量状态,结晶情况,颗粒大小。颗粒小,比表面积大,还原速度快,且扩散性能好,调配成印花色浆也不易损伤刮刀,便于印花,应对配置好的色浆进行过滤。
     
      1.2.3   印花色浆的调配

      两相法印花工艺常采用的糊料是海藻酸钠和羟甲基纤维素(CMC)或合成龙胶的混合糊,其特点是印制花纹线条光洁,轮廓清晰,但这些糊料的粘度较大,遇碱易凝结,不便于圆网印花,考虑到迷彩面料花形面大,轮廓清晰度要求不是很高,因此采用海藻酸钠糊比较适宜,其工艺处方为:
     
缝纫客APP
更多信息请下载安装 缝纫客APP(安卓)查看
手机扫一扫下方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