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基础件行业无序竞争中小企业前景黯淡
摘要:由于我国对机械基础件在机械工业中的重要地位认识较晚,长期缺乏投入,致使整个行业基础差、底子薄、实力弱。特别是随着我国主机水平的提高,机械基础件落后于主机的瓶颈现象日益显现。现阶段由于市场集中度较低,行业还处于民营企业大举介入和外资企业加紧布局的自由竞争状态,中小企业的无序竞争态势对行业发展极为不利。
11月24-26日,第6届“南京国际金属加工机械、模具及制造技术与设备展”成功举办。该展会自2002年以来已成功举办5届,面积由最初的3000平米已增至现在的6000余平方米,参展商由80多家增加到近200家,专业观众发展到现在的每场10000多人次。通过办展,使国内企业更好地了解国际市场、促进出口;使国外客商更好地了解中国市场,促进国内外经贸交流与合作。会展上,与会专家和企业还全面探讨了我国机械基础件行业的发展问题,尤其是对中小企业的竞争力做了分析。
近年来,虽然在技术引进、技术改造、科研开发等方面,国家给予了一定支持,但与当前市场需求及国外水平相比,仍有不小差距。特别是高档产品差距较大,不能满足主机日益发展的需求。目前,各类主机基础件的性能指标大体相当于国外20世纪80年代水平。质量不稳定,早期故障率高,可靠性差,是基础件的致命弱点。因此,不少主机厂为提高其主机的市场竞争力,往往选择进口基础件配套,致使国产基础件,特别是技术含量较低的产品,国内市场占有率有所下降。虽然我国基础件产品出口有明显优势,但主要是中小企业生产的劳动密集型产品,数量大,价值低,由于研发能力薄弱,致使技术附加值不高,随时都有被淘汰的风险。
【银联信分析】
金融风险分析
从政策角度来看,国家缺乏对机械基础件行业有力的政策支持。
虽然国家在产业政策方面,明确了重点支持重要的机械基础件(模具、轴承、液压、气动、密封件等),但缺少相应的配套政策的支持,如模具行业的税负过重,享受增值税部分返还的企业,全国只有不到百家,面太窄,作用有限,还需要政策继续支持等。
从行业角度看,机械基础件行业基础差、底子薄、实力弱。
一是市场集中度较低,无序竞争严重。
以最典型的轴承行业为例,目前,我国国内从事轴承行业的企业高达1413家,前十家企业市场占有率仅有19.89%,前五十家企业的市场占有率为47.24%,市场集中度较低,行业处于中小民营企业大举介入和外资企业加紧布局的自由竞争状态。因此,行业中只有研发实力雄厚,自主创新能力强的企业才能在竞争中脱颖而出,进而具备国际化竞争优势。否则,在外资企业和民营企业的强大竞争压力下,目前仅惨淡经营的广大中小企业未来成长前景不容乐观。
二是科研开发力量薄弱,资金投入不足。
基础件各行业在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就较早地引进了一批国外先进技术,但对消化吸收缺乏足够的软硬件投入。据国外经验,引进技术与消化吸收所需资金的比例约为1:7,而我国对此认识较晚,消化吸收步子较慢。市场竞争实际上是技术实力的较量。国外对此极为重视,纷纷加大投入,占领技术制高点。各大著名公司用于科研开发的资金均占其销售额的4%-5%,重点领域达10%。目前我国虽然有不少高等院校从事科研工作,不少理论研究、科研成果、专利论文均有相当高的水平,但与生产实际结合的不紧,特别是转化成商品的速度慢。
从企业角度看,中小企业发展遭遇瓶颈。
一是重复建设严重,专业化程度低。
机械基础件与主机相比,企业建立的初始资金和技术所需投入相对较少,因此在国家几次经济大发展时期,都增加了一批中小型基础件生产企业,随之也出现了大量低水平的重复建设,点多、批量小,形不成经济规模。
基础件企业虽然逐渐独立于主机厂,但大多数企业本身就是大而全、小而全,专业化程度低,装备水平不高,质量不稳定,经济效益低下。一些中小企业,生产着并不先进也不占市场优势的产品。在主机产销量猛增时也许会有些商机,但形势一变可能败得更惨。这类企业的领导要有危机感。当主机产量增幅不大时,对配套件必然择优选用,如果产品仍停留在低档次上,就有可能被市场淘汰。应当分析本企业的资源优势和劣势,寻找符合自己企业特点的办法,保住为行业服务的空间,以图伺机发展。
如我国轴承行业三家大型骨干企业年产轴承的总和还不到国外一家著名公司的50%。近两年,我国建成近百家液压件厂,但年产30万件以上的只有几家,主要产品是为农机配套。而德国力士乐公司年产各种液压件产品130万件,日本油研(株)也年产60万件以上。工业发达国家模具企业人均产值约15万-20万美元,我国只有4万-5万元人民币。
二是原材料及相关技术落后,工艺及工艺装备水平低。
紧固件、链条、弹簧、轴承、模具等产品所使用的钢材质量差、品种规格少,直接影响了基础件产品的质量,而液压件铸件以及与液压件产品质量相关的电控技术落后,也直接影响液压件质量和可靠性。机械基础件一般都是成批、大量生产,也有多品种、加工精度要求高的产品,因此对生产工艺及其装备要求高,投资大。国外多采用高效高精度的专机、生产线或柔性线,实现高效自动化生产。但我国由于中小基础件企业受资金制约,投入力度不大,企业自我改造能力差,先进设备少又不配套,影响了产品上质量上档次。
-
-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