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盛旋梭启动“精品战略”
——宁波德鹰精密机械有限公司精品分厂成立
德鹰公司精品分厂授牌
11月8日,浙江宁波德鹰精密机械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德鹰”)董事长顾志英及公司相关领导干部齐聚德鹰公司多功能大厅,举行了隆重的德鹰公司精品分厂成立仪式。对此,中国缝制机械协会发出贺信,祝贺德鹰公司在企业发展的过程中又迈出了一大步。
当前,随着服装产业的升级,市场对缝制设备质量和性能的要求越来越高,缝机企业的发展迎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作为工业缝纫机核心部件的旋梭,其产业发展也进入了关键时期,而国产旋梭的质量和性能水平更是成为我国能否发展成为缝制设备强国的重要因素。
德鹰作为我国缝机零配件生产的骨干企业,此次德鹰精品分厂成立,无疑使公司及其品牌产品———德盛旋梭的发展上了一个新台阶。
精品战略 树民族尊严
21世纪的中国缝制机械产业,旋梭生产业已进入相互竞争的关键时刻,产品质量与品牌竞争面临着诸多挑战。
国产旋梭同质化现象严重,市场竞争十分激烈,但进口旋梭却未受太多影响,占据着国内的高端市场。来自日本的日本广濑、佐文旋梭等品牌和企业凭借其上百年的制造技术和经验使其产品一直垄断着全世界高端市场,业界同行可望而不可及,从而导致中国本土缝制机械企业和服装加工制造企业在采购精品旋梭时,几乎完全依赖于进口。
“随着中国成为世界制造中心,成为世界缝制行业的生产基地,德鹰应该牢牢抓住这难得的历史机遇,进一步注重提升产品的技术含量和附加值、不断增加国际竞争力、提高国际影响力,向全球市场奉献更加优质的产品和更加完善的服务,从而增强民族自信心,树立‘中国制造’的尊严。”德鹰董事长顾志鹰在新厂成立仪式上说出了自己的决心,同时也向与会的公司员工发出了倡议。
刚刚就任德鹰公司精品分厂厂长的贾鑫在会上感慨颇多,他首先表示,面对来自国外企业的强烈竞争,作为中国的“排头兵”企业一定程度上代表着我国缝制机械行业在旋梭生产和制造方面的水平和层次,有着振兴民族工业的责任感。
“听了顾志英董事长的一席话,我深为顾总所提出的致力于打造‘中国制造’在用户中应有的尊严;提高‘中国制造’在旋梭市场中的认可度;提高‘德盛’品牌市场竞争力而奋斗的理念所折服。确实,中国缝制机械行业产品占有全球该类市场的70%以上,堪称‘缝制机械大国’,可离‘缝制机械强国’还有一段漫长的路可走。据相关统计,今年1~10月,我国工业用缝纫机出口均价仅186.8美元/台,而同期的进口平均价格为1293美元/台,相当于同期出口均价的6倍。这表明我国缝制机械工业在产品设计、产品质量等方面仍与世界先进水平存在一定的差距。同样这点也显示在旋梭的出口情况方面,旋梭是生产缝纫机的关键零部件,对精密度的要求非常高,国内生产此类部件的企业较少,大部分仍依赖进口。1~10月我国进口旋梭415.4万美元,增长56.3%。这样一组非常令人震撼的数据值得反思,更令人奋进。”贾鑫厂长对自己所处的行业情况如数家珍,也有着自己的理解。
有了远景目标,更要具备全面落实的实际能力。据了解,目前德鹰精品分厂已经具备了国际上最为先进的自动化设备,热处理设备已经到位。同时,具有国际旋梭制造经验的技术管理核心小组已组成,岗位员工正在接受正规化、专业化培训。
“软”“硬”兼施 成立精品分厂
成立精品分厂,德鹰公司此举动正是由于随着德鹰企业的不断发展壮大,义不容辞地担当起“实现中国旋梭精品化、国产化”的民族历史重任。当然,这对旋梭的生产技术要求也越来越高。由于受到国内旋梭人才和加工设备的限制,国产的旋梭产品在档次上还落后于如广濑、佐文等国外大型旋梭企业。人才、技术等“软实力”和设备这样的“硬条件”已经成为制约中国旋梭企业发展的最大瓶颈,也极大地影响了国产旋梭的高端市场份额。
多年以来,德鹰一直在试图寻找国内外的专家和一流的旋梭设备,亟待通过引进先进的人才与技术设备来突破企业发展的瓶颈,实现旋梭生产技术的跨越式发展。经过几年的不懈努力,德鹰在“硬件”上不断增加大量国外进口和国内先进设备专业生产线,相继投入耗资2000多万元引进了日本全自动数控磨床、数控铣床加工中心、全自动数控打眼攻丝机床、渗碳淬火和真空清洗的热处理设备等。
-
-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