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缝衣针撑起一个家
人物小档案:苟永静33岁
从业经历:曾干过服务员、开过小卖部,1998年至今,一直从事衣服织补工作
个人心语:挣钱养家,心里踏实。
11月23日,记者在苟永静的织补店见到了她,她正坐在缝纫机前为顾客织补衣服,身后等待织补的衣物摞了一大摞。听说记者来采访,她打开了话匣子,讲述了自己靠双手挣钱养家的事,讲述中,她几次红了眼圈。
“你看,这是一件高级毛料西装,左衣袖被烟头烫了个洞,我补了一下,你能看出原来的洞在哪儿吗?”33岁的苟永静说。记者仔细观察了一阵,也没找出原来的破洞在哪里。苟永静笑了,用手指夹起一根细小的缝衣针说:“就是这根缝衣针,让我有了生活来源,撑起了这个家。”苟永静从湟中嫁到西宁后,为了生存,她当过服务员,开过小卖部,一天,一位朋友买的一套高档衣服不慎被烟头烧了个洞,干过裁缝的苟永静见后,沿西装的贴边抽丝取线,经过一天的精工细做,将被烧的烟洞织补得完美无缺。在朋友的鼓励下,苟永静在中华巷开了织补店。“这个店也是我近几年才开的,以前我都是在露天干织补。”说起当初在露天下干织补工作的那段经历,她的眼睛湿润了。
2005年冬季的一天,一位顾客说好下午要来苟永静这里拿衣服,结果忘了,当天,她就架着小炭炉一直在路边等这名顾客。那位顾客看到这一幕后很激动,现在他常到苟永静这里来缝补衣服,还给苟永静介绍了不少的顾客。冬天,苟永静没做几个活,手就被冻得发红发肿,一位顾客说:“你这么辛苦一天能挣多少钱,何苦呢?”听到这话,苟永静只是淡淡一笑。有时干活多了,她眼睛痛得直流泪,也想到放弃,但时间长了,看到自己补的衣服得到顾客的认可,每当顾客满意地对她说谢谢时,她就很满足。“这个城市还是需要我们这些织补工的。”如今,苟永静不光能织补破洞,像换拉链、做裤边这样的活也会做。
凭着吃苦的劲,在这个行当里一干就是十年的苟永静,在中华巷名气响当当,眼下她正想着怎样扩大业务。 “能用自己的手,让一些原本要被丢弃的衣物获得‘新生’,我觉得自己这样辛苦也很值。”苟永静这样说道。(作者:张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