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装:品牌创新是发展的关键词
- 由中国服饰报社、中国职业装产业协会共同主办,海南省服装协会、海南省服装设计师协会协办的第五届中国职业装企业家峰会暨职业装企业自主品牌建设及创新高峰论坛于11月19日在海南省海口市举行。海南省工业经济与信息产业局有关方面负责同志到会祝贺,海南省服装协会、海南省服装设计师协会会长陈艺,中国服饰报社副社长陈小力,中国职业装产业协会秘书长王耀民,著名服装评论家潘坤柔以及来自全国20多个省、市、自治区的近40家职业装企业家出席了峰会。峰会期间还举行了中国职业装十年庆典启动仪式,与会代表参观了海南欣龙无纺股份有限公司。会议得到了海南省豪美服饰、佰秀服装、喜路来职业服饰和海南欣龙无纺股份有限公司等的大力支持。
会议以加强职业装行业品牌建设及自主创新为主题,认真总结了职业装行业品牌建设的经验、教训和今后的发展方向。
中国职业装企业如何下大力度加强自主品牌建设、走一条职业装独立发展的新路?在行业竞争日渐显著的今天,如何建立精准营销体系,以品牌赢得市场?面对21世纪“创意经济”时代的来临,如何以创新打造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实现职业装行业的可持续发展?在本次峰会上,宁波太平鸟职业服饰有限公司、上海杰帝亚托服饰有限公司、南通亚细亚服装研究院等单位对此交流了各自的经验、体会及探索方案,在会上引起热烈反响,受到与会企业代表和专家的一致好评。
从1998年开始,职业装从40多个服装大类中分离出来,成为一个独立的新产业,这在中国服装史上是一个大事件。历经十余年的发展,中国职业装有了长足的进步,形成了以千千万万个职业装企业为后盾,以千千万万个职业装企业的团结合作为基础的职业装团队;并且从小到大,从少到多,从弱到强,逐步形成了一个产业大军,涌现了一批知名职业装企业和品牌,并且以前所未有的专业化规模不断壮大。
10年已成过去,下一个10年即将开始。将中国职业装产业做强做大,已不仅是摆在职业装人面前的话题,而是整个中国职业装企业为之努力奋斗的目标。
以职业装带动服装业发展
海南省工业经济与信息产业局 杨军
相对而言,海南省的服装产业是个弱势产业。海南省服装协会于1995年成立,原属海南省经贸厅主管单位,现划归为海南省工业经济与信息产业局为主管单位。据海南省服装协会和海南省服装设计师协会提供的数据显示,海南省现有各类服装企业近千家,但规模企业并不多,且大多属于加工型企业。与全国服装先进省市相比,海南的服装工业发展明显滞后。据统计,海南本地产品的市场占有率只有千分之几,一向喜爱时尚的海南人不得不身着“京派”、“南派”、“汉派”等不同风格的服装。
近年来,海南省服装协会在推动服装业发展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为企业拓展市场、寻求商机,探索服装产业发展模式,做了大量工作。作为主管单位,我们也积极配合协会的工作,尽可能地为他们提供帮助,创造条件。
众所周知,海南是一个热带岛屿省份,蓝天、大海、椰子树是海南的特色,同时,“花衬衫”俗称“岛服”,作为极具海南特色的休闲服装近几年发展较快,是海南的一大特色,这也是一种产业优势。海南省生产“岛服”的企业大约有20多家,知名度较高的品牌有:阳光岛、丝妮雅、维特张、生态风、椰风海韵等。
职业装是企业的形象标志服装,而海南可以说是全国职业装普及率较高的一个省份,但海南的制服企业规模还不够。
“中国职业装企业家峰会”此次在海南召开,服装企业要抓住这次良好的学习机会,向优秀企业家们取经,学习大家的成功经验,共同合作,为海南的服装产业做出贡献。
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
海南省服装协会、海南省服装设计师协会会长 陈艺
美丽的海南岛有着一群为服装事业默默工作的人,他们很辛苦,因为海南的市场有限,但他们每天都在工作着,快乐着,思索着,发展着。
海南的服装产业相对来说是个弱势产业,大大小小的服装企业虽有近千家,但具备规模的企业并不多。海南不能和其他服装产业发达的省份相比,因为没有太多的基础。这次会议很有意义,特别是对海南省职业装企业来说,更有意义。
作为行业组织,要为会员企业做好服务,为政府当好参谋,为行业做出贡献,尽己所能,勇于突破;齐心协力,做好工作。
作为企业,要共同努力,促进行业的发展;要加大科技投入,提高科技贡献率,形成自己的核心竞争力,跳出同质化竞争,赢得市场。
经过努力,海南已经出现了像“豪美”、“佰秀”“喜路来”“大元帅”等一批优秀的职业装品牌。尤其值得一提的是,海南省的特色服装——花衬衫,俗称“岛服”已经成为海南的一大特色产业,并涌现出了阳光岛、丝妮雅、维特张、生态风、椰风海韵等一批具有较高知名度的品牌,而且“丝妮雅”品牌以其浓郁的地方民族特色成为博鳌亚洲论坛年会的标志服,深受人们的喜爱。
缝纫客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