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胀预警考验服企生存一样的环境 不一样的感觉
编者按:尽管目前经济学家对于国内是否将进入明显通胀的争论一直存在,但是在不少行业,涨价的现实正困扰着企业老板们。在我国服装行业,一些服企正面临涨价没市场,不涨价没利润的困局。
对于服装导购员李小姐而言,想要适应国内服装市场近段时间里的新变化实在有些困难。至少,让她批发销售标价100元的特价休闲裤就不那么容易,这个在往年会被她认为是个笑话的“特价”价位,今年却真实地成为了她工作中的难点。
就职于北京大红门天雅服装大厦红顶人服装店的李小姐,目前所遇到的难题主要是店内服装价格上涨后的销售不力。在服装原料、场地租金、人工成本等不断上涨,以及通胀预警的背景下,李小姐所供职的服装店因进货价格的上升不得不提高服装售价。然而,这也为其带来了巨大的销售压力。甚至在服装价格上涨后的几个月里,她总结出了“服装价格与个人收入构成反比关系”的结论。
成本上涨 服企冰火两重天
得出这样的结论主要源于李小姐的“个人统计”,依靠销售提成收入的她,在红顶人服装店提高服装售价后的几个月里,收入大幅缩水。“去年我每个月的工资大概是1800至2000元,而到今年,尤其是在我们店服装售价普遍上涨20%-50%后,我的月工资下降了400元,每月只能拿到1400至1600元。”李小姐表示,“这主要是因为价格上涨导致销售量下滑造成的,以前我们店每天的营业额都上万元,而现在即便是单件服装价格上涨后,店内每天的经营额也不到5000元,大概就在3000至4000元之间。”
目前,红顶人服装店既做批发也做零售,产品主要为男士牛仔、休闲类服装,针对中低端服装市场。
与李小姐有类似感觉的还有张先生,近几个月来,同样是做低端、低利润休闲服装产品批发零售业务的张先生也对其所经营的服装批发店内产品上调了售价,然而,出于担心其他商家价格上调不同步带来的竞争风险,张先生位于福成服装大厦一层的服装批发店,并没有大幅、全面上调其的产品线售价,只是在大件类冬装产品上,价格有明显上涨。而其他小件类服装的上游成本上涨压力则主要由自己消耗。张先生认为,在国内服装生产、流通环节成本上升的情况下,终端服装产品的价格的上涨是必然的,只是涨多少,以及怎么涨的问题。“上游成本的上涨肯定会对下游产品价格形成上涨压力,进而会对市场总容量造成一定影响。据我对福成服装大厦周围这一块经营户的了解,他们都不同程度的上调了各自产品的售价,在销售上,也都受到一定的冲击。”
区别于拥有较大利润空间,可以部分消耗成本上涨压力的一线品牌,眼下,一些活跃于低端、利润较低、产能过剩的服装品牌及销售商在上游成本上涨的过程中,面临较大生存压力。如天雅服装大厦红顶人服装店及张先生将不得不面对成本上涨带来的生存压力,不涨价没有利润,涨价却不得不接受销售下滑的现状。
尽管一些品牌影响力较弱的服装企业试图以更为巧妙的营销手段来掩饰自有产品价格上涨的现实,如一些来自广东的服装企业试图通过以更换价格并不昂贵的所谓高科技面料为单件产品价格上涨提供依据,或者推出更为巧妙的折扣计算方法实现变相的价格上调等。然而,目前看来,这些企业“巧妙操作”的效果并不明显。其原因在于,现在的国内市场已过了随便玩个功能概念就能获得巨大突破的阶段了。
目前,在这一波上游成本上涨过程中,我国服装企业被分成了两大阵营,一派为拥有强势品牌的服企及销售商,他们拥有更大的操作空间及选择权。由于这些品牌利润空间大,及品牌的辐射、影响力强,他们可以一定程度上调其产品价格而不用担心销售的大幅下滑,也可以部分内部消耗上游成本压力,保持价格稳定以获得更大竞争优势。而另一派则是利润空间薄弱的生产商及销售商,由于这些企业的价格操作空间不大,他们要不是向高端成功“转型”,要不就是被其他更具竞争力的企业所整合。
多层次影响
事实上,眼下这种迫于上游成本上涨压力的服装涨价行为,并不总是会导致销售量的下滑。
与红顶人服装店同样在天雅服装大厦开展经营活动,并同期上调了产品价格的依布公司,就取得红顶人所不敢想像的销售成绩。据该公司商务展示大厅的销售人员透露,近几个月来,依布公司服装产品价格总体上涨了10%。然而,依布2007年以来的总销售额与往年同期比增长了一倍。
该销售人员认为,之所以会在一座大厦里出现如此大的反差,首要的原因在于依布公司是以厂家直营的方式在大厦里经营,省掉中间环节能让依布有足够能力控制价格的上涨幅度,并提供更为可靠的服务以及信赖感。而这,大厦里的代理商是很难做到的。
“另一个原因是产品、品牌的优势,我们是做棉袄的,这类大件服装产品价格的一定幅度上涨更容易得到消费者的认同与理解。”该销售人员表示。
与依布天雅大厦商务展示厅仅相隔十几米的皮装企业海尔思公司也是在产品提价后销售获得突破的企业之一。然而,与其他企业不同的是,海尔思公司的提价及其获得的成绩更多是因为皮装季节眼下特殊性及海尔思近来的品牌化经营。
海尔思公司营销经理王家飞表示:“与其他类型服装的面料不同,皮装的原料价格上涨是市场造成的,过热的需求造成了皮料价格的上涨,它不是物流成本的上涨,也不受制于石油价格的上涨,因为皮料的制造并不经过石化工业。因此,它的上涨幅度受市场调控,是可以调节的。”
“另外,与其他领域服装相比,皮装并不像女装那样处在洗牌阶段,行业的经营现状并没有恶化,现在很多女装企业之所以在成本上涨后做不下去就是因为行业处在洗牌阶段,而我们的利润空间是很大的。”王家飞表示:“最重要的是,皮装是以板推向市场的,不像其他面料服装以系列推向市场,我们只要抓住现今最好的板式,通过自有品牌经营,这样,良好的利润空间使我们的经营会较少受到上游成本上涨的影响。”
目前看来,服装行业原材料价格、场地租金、人工成本等不断上涨,及部分产业过热带给产业的影响是多方面、多层次的。对于强势品牌而言,这或许将是他们扩张整合的最佳时机,因为他们有能力应付目前行业所出现的不利情况。对于中小品牌而言,这将可能成为他们蜕变,或消亡的临界点。而若将成本上涨与过热发展所造成的影响细分到服装产业的各个领域,它所造成的冲击也有所区别,在洗牌阶段的女装、羽绒服等领域,它将导致整合的加速,以及对产业新格局的形成发挥重要作用。在洗牌迹象相对不明显的皮装等领域则影响相对有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