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路一条 透支营销策略
前几天与几位朋友聚餐,言谈之间不免谈到市场工作,说到各种促销大家都是感慨万分,“做促销是找死,不做促销是等死”这句话到现在仍然有效。于是,年年难过年年过,各类产品都在绞尽脑汁的向外推广,不管是招式雷同还是出新出巧,市场上的问题依然还是大家努力大家愁!
怎么会这样呢?我们的促销方式是花样百出,我们的促销时间是每天进行,我们促销的产品是琳琅满目,为什么还是不行?
营销策略“透支”
怎么总是这样呢?原因,只能有一个,因为我们的营销策略严重“透支”!促销方式在“透支”,市场推广在“透支”,更可怕的是企业的战略目标也在“透支”,我们大大小小企业的疯狂内耗,把不可再生的资源一一耗尽。
在市场竞争的压力下,企业为了追求效益,如今都在向内部挖掘潜力,降低成本,缩小利润空间,让利,让利再让利!但消费者还是不领情。企业过多的以自我为中心,把消费者的需求利益“捏来扁去”,消费者当然不愿意了,在眼花缭乱的市场攻势面前,一次次的学会了成熟和坚强。消费者的消费品味也越来越挑剔性。从某种程度来说,如今在营销经理人口中感叹越来越来做的市场其实是企业自已酿的“苦果”。
大体而言,西方企业有着上百年的独立行销经验,市场营销理论扎实,企业比较有远见,追求科技创新,追求稳定利润是企业长远的战略目标。
急功近利和危机欲望是我们很多本土企业的“内伤”,当我们的市场环境发生变化时,这种“内伤”往往会更加严重,如果说急功近利是商家的通病,那么危机欲望就是本土企业的“特色”,历史较短的本土企业有爆发户的倾向,追求轰动效应。在日益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下,本土企业成长的道路更多的是曲折和跌跌撞撞,他们在不规范中成长,在全球一体化中渴望长大,渴望与狼共舞。因而,一次次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在策略和推广上让自己一次次“透支”,以获得现有的市场份额和产品关注度。同时,在外部的压力下本土企业总是无法集中精力对现代企业管理系统和品牌战略的学习和建立。本土企业不得不在两难中艰难决择。
谁在“透支”中走向失败?
回望茫茫商海,中国标王几经易主,沉沙折戟的“全国优秀企业家”一大串闪光的名字黯淡失色,秦池、三株、巨人、飞龙、爱多在“透支”中走向衰败。
本土企业对多元化经营一向很青睐,从知名企业海尔、娃哈哈到地方小厂,都把企业再生产和抗风险的战略经营都投向多元化。典型的是三株企业:三株凭借巨大的保健品市场需求,以三株口服液一枝独秀。尽管吴炳新认识到自身企业管理能力的不足和市场掠夺的爆炸财富不成比例,吴炳新采用了“向解放军学习”的观念,采用准军事化管理和片区协调作战的政令执行,一度使三株企业的年销售额达到80亿,分公司上百家,涉足上十种行业,员工上万人,三株人为了转移经营风险,涉足向其它行业大量投资。从理论中说,这一种风险的转移,对企业的抗风险能力是有一定效果的,但是,庞大的销售网络和无序的项目投资,依然不能阻止三侏在“常德事件”中轰然倒塌。
紧随其后的红桃K,显然汲取了三株的失败经验,在营销管理和策略上有所改进,把公司利润投资在药品、农药、房地产、印刷业、酒业、化妆品等数个领域,结果怎样?让我们记起的仍然是红桃K生血剂。
还有业内纷纷扬扬数年的“秦池”现象,严重的“透支”央视广告,3.2亿争标王的秦池惨不忍睹。迷信广告,醉心于“策划”是本土企业最容易患的时代症合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