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装业持续发展路在何方
- 前段时间,宁波市一家外资服装贸易公司打算通过租赁厂房的方式,投资210万美元,在我市新办一家外贸服装生产企业。按理说,引进外资创办企业是一件好事情,也无可厚非。不料,最近一段时间,这家企业在招工过程中采用的“非常规”方式却激起了本地服装企业的反响。
据悉,该企业通过发离厂补贴和大幅度抬高工价等不正当竞争手段,招揽市内部分服装企业在岗在职管理人员和熟练员工,使部分服装企业本身用工不足的矛盾更加激化,严重影响正常的生产经营。此举激起了部分服装企业主的愤慨,纷纷强烈要求政府有关部门和协会组织,坚决抵制这家企业采用不正当手段招揽员工,维护全市服装生产行业正常的劳动用工秩序。
市经贸局有关人士表示,近几年来,服装企业用工不足、熟练缝纫工短缺、员工跳槽频繁、生产岗位开工不足等已经成为广大服装企业经营者最关注、也是最头痛的事情,严重影响了我市服装产业的持续健康快速发展,甚至使一部分服装企业主削弱了继续做大做强服装产业的信心。这一事件中,对方企业虽然在招工过程中使用不正当竞争手段,却也暴露了我市服装行业的一些弱点。诸暨服装产业怎样才能持续、健康发展,值得思索。
服装产业弱点何在
近三年来,我市服装产业增长缓慢。据统计,2005年至2007年分别增长13%、11%和16%,明显低于全市的平均增长速度。
市经贸局有关人士分析,目前,我市服装产业面临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服装产业进入门槛比较低,只要有生产订单,租点厂房车间,投入少量资金就可以拉起一家服装厂。近五、六年,我市服装业发展迅速,到2006年底,全市已拥有大大小小服装生产企业700余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只有116家,年销售超亿元的只有15家,生产流水线近200条,从业人员达2万余人;
其次,缝纫工相比之下劳动强度比较大、工资待遇相对偏低,因此进入缝纫工队伍的人数有逐年减少迹象,特别是近年来外来员工返乡后按时回企业继续上班的人大量减少。
再次,熟练缝纫工大量不足,成为服装企业的“宝贝”。造成这种局面的主要原因是,企业间用不正当的竞争手段相互挖人、熟练员工跳槽频繁,致使大部分企业不愿意花钱花精力培养员工,最后导致熟练缝纫工越来越紧缺。
另外,近两年我国已成为多个国家进行“特保”和反倾销的对象,同时受贸易摩擦不断、人民币升值和出口退税等影响,服装业的经济效益大幅下滑,服装出口增长幅度明显比前几年同期有些回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