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缝纫机
信息资讯
缝纫客APP安卓
扫二维码加客服微信
导航:

十六大后纺织业的机遇挑战

      党的十六大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提出了在新世纪头20年我国经济建设和改革中的主要任务,极大地振奋了民族精神,激发了人民群众的积极性。纺织作为国民经济重要的支柱产业,在新形势下迎来了全面发展的新时期。日前,记者就纺织行业如何通过自身实践探索新型工业化道路,采访了中国工程院院士梅自强。

       十六大报告中提出,国内生产总值到2020年力争比2000年翻两番,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明显增强的奋斗目标。梅院士认为,这为纺织行业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纺织作为我国净创汇的支柱产业,对国民经济的贡献率在逐步提高,纺织业的进出口贸易顺差始终占全国各行业之首。1997年纺织工业贸易顺差322.25亿美元,占全国贸易顺差的比重是79.89%,到2001年纺织工业实现贸易顺差395.6亿美元,是全国贸易顺差的175.49%,2001年纺织工业仅净出口值就占当年全国GDP(按当年支出法统计)的3.36%,在平衡外汇收支、支援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方面作出了其他行业无可替代的特殊贡献。

        梅院士认为,面对新的历史发展阶段,纺织行业应当抓住机遇,立足行业实际,加快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步伐,全面提高国际竞争力。十六大报告提出,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必须发挥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的重要作用,注重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改善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大力振兴装备制造业。这为纺织行业发展指明了方向。从目前来看,我国纺织行业产品质量、劳动生产率水平、换汇水平以及总体技术装备水平均与国际上存在差距,这将是新阶段需要大力提高的重点。

        梅院士强调,纺织行业探索新型工业化道路应做好三个方面的准备:首先是纤维原料的开发创新,要大力发展差别化纤维,加快功能性纤维、高性能纤维和环保型纤维的开发研制工作,为提高下游纺织产品的质量、档次和纺织新产品开发创造条件。其次是要加快纺织企业的更新改造,加快新技术在纺织染整生产中的应用,提高纺织生产的总体工艺、技术、装备水平,要重视体制创新、机制创新,加速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水平纺织染整装备的国产化进程,形成自我发展的良好循环。再次是人才的培养,造就一支具有创新能力的高素质科技队伍,加强基础研究和高新技术的应用研究,推动纺织工业的科技进步产业升级。

缝纫客APP
更多信息请下载安装 缝纫客APP(安卓)查看
手机扫一扫下方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