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缝纫机
信息资讯
缝纫客APP安卓
扫二维码加客服微信
导航:

2007技术带来的希望

      翻开《纺织工业“十一五”发展纲要),我们不难发现两个关键词——科技与晶牌。

         贯彻科学发展观,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突出自主创新在行业转变增长方式过程中的中心地位,强调科学技术和自主品牌对纺织工业提高附加值的贡献辜,成为纺织工业在“十一五”时期的指导思想和重点工作内窖。

         在多个场合上,中国纺织工业协会会长杜钰洲也一再强调,转变产业增长方式的重点就在于提高科技贡献辜与晶牌贡献率。

         上下游产业的发展是相互关联,且又互相影响的。

         提高科技贡献率,面对纺织服装行业提出的这一要求和希望,中国缝制机械行业责无旁贷,必须通过自身的科技进步,技术发展,研发生产出先进的设备以满足下游产业的升级需求。这不仅仅是因为纺织服装产业升级离不开先进设备的支持,更是因为在这个过程中,可以让中国缝机业为自身如何从大到强地发展找到答案。这样来看,下游产业的先进设备需求对于缝机业的升级,无疑如同一座“明灯”。

      07主题  标准宣贯年

      衡量一个国家、行业的科技与经济发展水平,一个重要的  参考因素就是它的标准化程度。因为,专利影响的可能只是一个或若干个企业,而标准影响的却是一个行业,甚至一个国家的竞争力。可以说,标准宣贯年的确定恰逢其时。

        商界有这样一种共识:三流企业做产品、二流企业做品牌、一流企业做标准。INTEL、IBM、微软、MOTOROLA、NOKIA等这些世界知名企业无不是众多业界标准的推行者和受益者。

        专利影响的只是一个或若干个企业,而标准影响的却是一个行业,甚至一个国家的竞争力。那么,中国缝制机械行业的标准化情况如何呢?

        2007年1月初,中国缝制机械协会对浙江台州的多家缝机骨干企业进行了标准化相关工作的调研。调研中发现,目前中国缝机业的标准化水平落后于发达国家,存在标准化缺失或滞后于行业发展、市场适应性不强、企业对标准化工作不够重视、无标生产现象较为普遍等问题:如根据国务院(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实施条列)的规定,标准复审周期一般不超过5年,而在中国缝制机械行业目前的92个标准中,超过5年的标准71个,占77.1%,最长标龄已有20多年。很多标准已经难以适应行业发展的需要,产品行业标准体系相对比较落后,尤其是机电一体化相关标准、特种机标准和方法标准。

        正是看到了这一点,为企业更好地走向市场提供科学有序  的基础。3月13日,在广州深圳举行的中缝协八届二次理事会上,将"标准宣贯年"定为2007年的行业工作主题,得到了与会代表的一致通过。

        中缝协理事长田民裕、常务副理事长何烨、秘书长杨晓京,以及各副理事长和协会理事会成员单位的近200名代表出席了此次会议。会议最终还审议通过了(全国缝制机械行业技术标准化体系框架),为推动行业和企业加快实施标准化发展战略,提升标准化工作水平提供科学的依据和指导。

        一直参加标准制定工作的中缝协顾问兼标委会副主任王承康表示,新的行业标准体系顺应了缝机产业发展的潮流,缩小了原有家用缝纫机标准的比例,扩大了缝纫机基础标准和方法标准比例,对工业缝纫机和电气技术标准给予了更多的关注。

        标准化工作为企业的强势发展提供着支撑和保障作用,其所代表的有序发展及企业现代化运营的重要手段已经得到业内骨干企业的认同。然而,仅此还不够,中国缝机业的标准化工作需要的是深入地宣传贯彻,不能仅仅局限在骨干企业中,而是要让更多的民营企业、中小企业充分认识到它重要性。

        只有这样,行业内恶性竞争会有所缓解;只有这样,产品同质化现象将有所改变;只有这样,行业竞争力便能提升。正如中缝协理事长田民裕在谈到标准化对企业的贡献时说的那样:"如果说信息化的推进给企业发展插上了翅膀.标准化无疑将给企业壮大发展构筑一十坚实的基础。”

     

缝纫客APP
更多信息请下载安装 缝纫客APP(安卓)查看
手机扫一扫下方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