熨烫原理与熨烫设备的研发
摘要:用创造学中的思维原则提出了四要素的熨烫原理,并用它分析了正在应用的熨烫设备,探讨了熨烫设备的研发方向,供研究熨烫设备的有关人员参考。
熨烫设备和其他服装设备一样,它是根据产品加工工艺研发的专用设备,运用创造学中生态思维的原则,可以整理出如下的思维路线:
一般思维路线。
一、熨烫原理(熨烫四要素)
生产实践和理论研究表明,熨烫原理可以表述为三阶段四要素。
第一阶段为熨烫准备阶段。它有两个要素:加热与喷湿。
加热要素。利用纤维材料热塑性能,在一定温度下是面料出现所谓“软化”,进入变形前的“屈服”状态。
喷湿要素。主要作用是在极短时间内让热量迅速传递和渗透,达到温度均匀,高温蒸汽是达到这种效果的最简单、有效的方法。
其次,对于“亲水”性纤维材料,喷湿后,纤维分子会吸湿膨胀,“松动”面料的组织结点,起到降低纤维纱线间“抱和”阻力的作用。
所以,第一阶段的作用有两个,第一是降低面料抵抗变形的能力,第二是释放纤维材料的残余变形。
第二阶段为熨烫造型阶段,有一个要素:加压。
加压要素。利用外力,对纤维纱线进行“拉”(“拔”的概念)、“压”(“归”的概念)和弯曲组合变形,达到改变面料密度和纱线走向“造型”目的。
第三阶段为保型阶段。它有一个要素“吸风抽湿”。
吸风抽湿要素。利用抽真空的“压差”原理,在第二阶段结束后,迅速使面料失去水分和热量和“加热”、“喷湿”要素的作用相反,它的目的是提高面料的抵抗变形能力,由于是在“造型”后的基础上提高的抵抗变形能力,也就是达到了“保型”的效果。
结论:熨烫设备在熨烫原理上执行愈好,那么它的工作性能也愈好。
二、常用的熨烫设备性能的分析
常用的熨烫设备有熨斗和剪刀式加压烫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