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行业:政策扶持和产业升级带来机会
2007年1-10月我国机械行业销售收入同比增长31.87%,出口同比增长了40.2%,全行业完成新产品产值11509.11亿元,同比增长37%,高于全行业销售收入增速5.13个百分点,行业依然保持较高的景气度。
2007年专用设备和交运设备毛利率整体保持稳步上升的趋势,通用设备毛利率基本维持稳定。由于公司成本控制的加强,装备技术升级带来劳动生产率的提升,企业资产运营能力增强,行业整体盈利能力逐步增强。通过加强内部管理和技术改造,机械行业内企业生产效率得到了进一步提高。
2008年重工业化进程和全球产业结构调整将继续维持机械行业景气。我们预计我国机械产品未来出口将依然保持高速增长。由于原材料价格的高企以及竞争的加剧,具有核心竞争优势以及成本转嫁能力的企业将继续保持高速增长。我们继续看好专用设备以及交运设备未来盈利增长,通用设备我们看好机床和轴承等子行业。
工程机械行业由于出口和基础设施建设使得行业需求能够保持稳定的增长。政策上的支持以及产业结构的调整保证了机床行业处于快速成长期。考虑目前市场估值情况,我们维持工程机械行业“中性”评级,维持机床行业“增持”评级,个股通过估值比较我们推荐:沈阳机床、柳工、中联重科以及山河智能。
一、2007年机械行业回顾
1、行业景气依旧
2007年1-10月我国机械行业销售收入同比增长31.87%,其中工程机械行业为43.95%,石化通用、重型矿山、机床工具、电工电器、机械基础件、汽车以及其他民用机械行业的增幅均超过了30%;出口同比增长了40.2%,其中工程机械增速达到了60.77%,而石化通用以及重型矿山也都保持了45%以上的增长。1-10月份,全行业完成新产品产值11509.11亿元,同比增长37%,高于全行业销售收入增速5.13个百分点。内需以及出口的强劲增长保证了行业的持续景气。
2、企业盈利能力逐步改善
2007年专用设备和交运设备毛利率整体保持稳步上升的趋势,通用设备毛利率基本维持稳定,企业整体盈利能力增强。盈利能力增强主要由于公司成本控制的加强,装备技术升级带来劳动生产率的提升,企业资产运营能力增强,从而克服了钢材等原材料价格的上升。
二、08年机械行业前景展望
1、重工业化进程和全球产业结构调整继续维持行业景气
从世界范围来看,发达国家的工业化进程推动了三次产业结构调整。第一次产业结构调整,发生于20世纪50年代,美国将钢铁、纺织等传统产业向日本、德国等国家转移,集中发展半导体、通讯、计算机等技术密集型产业。第二次产业结构调整在20世纪60-70年代,日本、西德等国家将劳动密集型产业向发展中国家(东南亚国家)转移,而本国则发展电路、机械、精细化工、汽车等能耗小、附加值高的技术密集型产业。第三次产业结构调整,开始于20世纪80年代初期,美、日、德等发达国家由工业化阶段向新经济时代转变,制造业开始向中国、印度等国家转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