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服装机械史(1872-2004)
缪元吉(东华大学服装学院) 黄霞(中国服饰报)
目录
一、中国缝纫机市场形成(1872─1949年)
1 缝纫机进入中国(1872─1910年)
2 中国缝纫机维修工业的形成(1911─1925年)
3 中国缝纫机工业化生产的起步(1925─1949年)
二 新中国的服装机械的发展(1949─2004年)
1 国民经济恢复时期(1949─1954年)
2 社会主义工商业改造时期(1955年─1957年)
3 行业形成专业化协作配套阶段(1958─1965年)
4 行业形成规模阶段(1965─1979年)
5 行业调整进入市场经济阶段(1980─1992年)
6世界缝制设备生产大国的格局形成阶段(1992─2004年)
中国服装机械史(1872-2004)
缪元吉(东华大学服装学院) 黄霞(中国服饰报)
1949年前,中国的服装机械全部停留在缝纫机的维修、仿制和小批量生产的萌芽阶段。据不完全统计,截止1949年月12月,缝纫机工业从业人员仅500人,年产家用缝纫机仅4000架次。
一、中国缝纫机市场形成(1872─1949年)
1 缝纫机进入中国(1872─1910年)
1872年(清同治壬申年)上海市场首次由普隆洋行进口数架微荀厂制造的缝纫机,每架售大洋五十圆。
1875年2月24日(清光绪乙亥年正月十九日),华泰洋行在上海进口皮鞋缝纫机。
1898年,第一台美国“老狗牌”(New Home)进口中国
1900年,上海最早出现由浙江奉化人朱兆坤在郑家木桥街(今福建南路20号)开设的美昌缝纫机商店。
1910年,美国胜家缝纫机公司在香港设立“中国总办事处”。
1912年,苏州申晶缝纫机号开始经营修理兼装配缝纫机。
由贸易带动了缝纫机使用技术、维修技术的传授和推广,从而开始了维修到仿制的中国缝纫机工业的第一步。
2 中国缝纫机维修工业的形成(1911─1925年)
1919年1月18日,浙江余姚人沈玉山和美商胜家公司职员高品章、张明生合资405枚银元,在郑家木桥街174~178号(今福建南路15~19号)开设“协昌铁车铺”(意谓三人同心协力,事业昌盛),雇员八、九人,主要经营国外缝纫机和旧缝纫机翻新业务。
至1920年,上海郑家木桥一带形成了缝纫机买卖,修配的集市,这就是上海缝纫机行业雏形。
1922年,“协昌铁车机器店”更名为“协昌缝衣机器公司”,载入《上海商业名录》,它就是以“蝴蝶牌”为商标的著名协昌缝纫机厂的前身。
3 中国缝纫机工业化生产的起步(1925─1949年)
(1)中国第一台缝纫机诞生
㈠ 1927年,“协昌缝衣机器公司”试制成功25K-55型草帽缝纫机,商标定名为“红狮牌”,第一架国产缝纫机诞生,该机先后生产了近二百台投放市场。
㈡1928年,上海龙华人计国桢、洗冠生(冠生园老板)、郑宗潮(云飞汽车公司经理)、陆晋生(江南造船厂工程师)、陆永清(兵工厂工程师)等开设胜美缝纫机厂(胜过美国胜家缝纫机公司),试制成功,我国第一台家用缝纫机,成为我国家用缝纫机工业的起点。
(2)三大缝纫机生产基地的发展
1949年以前,中国的缝纫机工业以上海起步最早,发展最快,规模最大。
㈠ 上海缝纫机工业
ⅰ)协昌缝纫机公司。1922年成立,1927年生产出中国第一台缝制草帽缝纫机,1940年组装15-80、15-35型家用缝纫机,44-13型工业缝纫机,商标为“金狮牌”(受美国米高梅电影公司电影片头的“金狮”形象启发,意指协昌事业发扬光大)。1946年商标更名为“无敌牌”(意谓天下无敌手)。商标上的英文“YAH
CHONG”音译“协昌”。1947年,以“Y.C”作商标的“协昌”缝纫机零件载入《上海国货厂商品录》。
ⅱ)飞人机械公司。1937年成立,创办人浙江奉化人阮贵耀,原来经营袜机、袜针、丝光纱线等商品原名为“阮耀记缝衣机器有限公司”,商标为飞人牌,产品为15-30型家用缝纫机。1940年月产缝纫机40台,1947年8月6日新“飞人牌”缝纫机商标批准注册。李宗仁先生曾为该厂题过字
ⅲ)惠工铁工厂。1946年10月由丁准中,陈元章创建的重庆惠工铁工厂收购日伪在上海的产业岗村洋行兴亚精密机器厂后,创立上海惠工铁工厂(陕西缝纫机的前身),全厂职工29人,生产缝纫机零件和纺织机配件。
ⅳ) 新记缝纫机厂。1940年开设,生产商标为“金龙牌”“帆船牌”的家用缝纫机,只制造铸铁零件,其它零配件为日本或美国进口进行组装。
ⅴ)缝纫机商品市场。修理、买卖、装配缝纫机。主要商家有(前店后工厂):
上海郑家木桥一带(现在福建南路):润昌缝纫机商店,复升缝纫机商店,施茂泰缝衣机器号等。
上海海格路(今华山路朱家库140号):上海茂思缝纫机商品,上海贸胜缝纫机商品。
ⅵ)中国缝纫机制造厂。徐文熙等五人于1943年开设,上海马白路(今新会路)227号。生产1001型工业电动缝纫机和1005型家用缝纫机。
ⅶ)家庭缝纫机厂。1945年开设“家庭商号”,上海长寿路91号,经营缝纫机零件和缝纫机修理业务。1946年6月更名为“家庭缝纫机厂”,商标为“蜜蜂牌”。
ⅷ) 1941年,上海第一家缝纫机针厂创立。
㈡ 广州缝纫机工业
1937年第一台华南牌家用缝纫机问世。1949年前,广州缝纫机工业历史仅有12年,12年中只有“华南牌”等三家小缝纫机厂。
ⅰ)冠星衣车行。1937年由颜若芝兄弟创办,仿制家用缝纫机,商标为“华南牌”,1937年底第一台“华南牌”缝纫机出厂。规模最大时月产100台,每台售价72元(成本50元),1938年广州沦陷后停业,1945年复业,1940年定名为华南缝纫机厂。
ⅱ) 丽华缝纫机厂。1947年何泽记机器厂吸收马志刚资本家的投资,创建超华缝纫机厂,商标“复兴牌”、“火炬牌,1949年更名为丽华缝纫机厂。
㈢ 天津缝纫机工业
至1949年解放前夕,仅有缝纫机装配作坊7家,最高年产量300~400台,最大的作坊职工为6~7人,占地面积为30~40平方米。
二 新中国的服装机械的发展(1949─2004年)
1 国民经济恢复时期(1949─1954年)
⑴ 企业发展
从新中国建立到五十年代中期,上海、广州、天津、北京、青岛、沈阳等城市相继组建新的缝纫机企业。
㈠ 上海地区。主要有四家:
ⅰ)上海惠工铁工厂。产品JA1-1(15-80)家用缝纫机和GB1-1(44-13)低速工业缝纫机。商标为“标准牌”。后改名为公私合营上海惠工缝纫机制造厂。
ⅱ)上海协昌缝纫机制造厂股份有限公司。废除解放前的英文“BUTTERFLY”(蝴蝶)商标,更名为中文“无敌”牌商标。
ⅲ)阮耀记缝衣机厂,商标“飞人牌”
ⅳ)上海远东缝纫机厂,由上海家人缝衣厂等私营企业合并组建,商标为“蜜蜂牌”。
㈡ 天津地区。主要有两家:
ⅰ)由“华兴”、“公兴”等11家企业并组建“天津华北缝纫机厂”,商标“五一牌”
㈢ 广州地区。主要只有一家:
由华南、大成、丽华缝纫机厂和两家铸造厂祥发、广裕隆合并组建“华南缝纫机厂”,商标“华南牌”
㈣ 青岛地区。主要有一家:
由十三家修理和营销缝纫机的厂和店合并组建成“青岛联华缝纫机厂”。商标为“鹰轮牌”
⑵ 缝纫机产品品种的发展
㈠ 家用缝纫机
上海飞人缝纫机厂试制了“飞人牌”FA1-1型(15-35)(1953年)和JA3-1(15-110)型家用机(1955年)
上海协昌缝纫机仿胜家15-101和15-102型样机试制了“无敌牌”FA2-1型(15-101)和JB1-1(15-102)型家用机(1953年)
㈡ 工业缝纫机尚无新品种
2 社会主义工商业改造时期(1955年─1957年)
⑴ 企业发展
国家轻工业部设立“日用机械工业管理处”,专门管理缝纫机行业
㈠ 上海地区。在原来的四家主机厂继续发展
ⅰ)私营阮耀记缝衣机器股份有限公司收为国有。更名为“地方国营上海第一缝纫机器制造厂”,商标仍为“飞人牌”
ⅱ)其它三家缝纫机厂为协昌(无敌牌)、远东厂(蜜蜂牌)、公私合营惠工厂(标准牌)
㈡ 天津地区。
43家个体小厂并入天津华北缝纫机厂
㈢ 广州地区。
又有24家小厂(耀记、开记、自力、泰昌隆、李朗记、自力…等)和2家商店并入华南厂,成立公私合营华南缝纫机厂
㈣ 青岛地区。
铁工厂、台板厂、铸造厂并入青岛联华缝纫机厂,正式改名为“青岛缝纫机厂”
㈤ 江苏地区。新发展建了四家缝纫机厂
ⅰ)南京缝纫机厂,商标“熊猫牌”
ⅱ)苏州缝纫机厂(零配件厂)
ⅲ)镇江缝纫机厂(零配件厂)
ⅳ)无锡缝纫机厂,商标“太湖牌”
⑵ 缝纫机产品品种的发展
㈠ 家用缝纫机
广州华南缝纫机厂试制成功我国第一台多功能家用缝纫机“华南牌”JG1-1型
㈡ 工业缝纫机
协昌缝纫机厂。仿照“胜家”相关机型试制“无敌牌”GA2-1帆布缝纫机和GJ2-2型草帽工业缝纫机
飞人缝纫机厂。试制成了GK7-1型单针滚领缝纫机、GC2-1高速平缝机、GJ1-1型切边缝纫机和GK6-1型缝纫机
3 行业形成专业化协作配套阶段(1958─1965年)
这一时期中,我国缝纫机工业大规模改组改造,家用缝纫机高速发展,形成了较为完整的家用缝纫机制造体系。对缝纫机零部件如轴杆类、针杆类、压脚类、针座、梭床、紧固件、机针等建立了相当规模的专业化配套体系。轻工业部提出零部件的通用化、系统化、标准化和互换性的要求
⑴ 企业发展
㈠ 上海地区。
ⅰ)专业化生产厂制造缝纫机零部件,如摆梭、旋梭、送布牙、摇杆、机针等60多种零件
ⅱ)整机厂完成铸造、金工、电镀、油漆、装配等主要生产工艺,建成生产流水线
ⅲ)组建上海工业缝纫机厂(1965年6月)。主要产品:GB4-1厚料机,GN2-包缝机,GC1-2平缝机和GA3-1皮鞋机。商标为“上工牌”
㈡ 天津地区。
ⅰ)天津华北缝纫机厂进一步完善生产体系。组建了铸造、机加工、烤漆、电镀、装配等车间。
ⅱ)组建“建华缝纫机厂”,生产“六一牌”家用机和“金钟牌”三线包缝机。1965年“建华缝纫机厂”改为“天津工业缝纫机厂”
㈢ 广州地区。
华南缝纫机厂形成“全能厂”生产格局,不少手工操作革新为半机械化操作,试制成可缝厚料并有绣花功能的JB1-4型多功能家用机
㈣ 台湾地区。
美国、日本在台湾投资建立缝纫机厂
ⅰ)美国胜家公司建立“胜家实业股份有限公司”
ⅱ)日本川浦缝纫机公司在高雄建立生产基地
㈤ 其它地区。
ⅰ)武汉缝纫机厂建立(1958年)
ⅱ)杭州缝纫机厂建立(1959年)
ⅲ)河南开封缝纫机厂建立(1959年)
ⅳ)大连服装机械总厂建立(1959年)
ⅴ)靖江县缝纫机厂建立(1960年)
ⅵ)西安缝纫机制造厂建立(1964年)。商标为“晨鸡牌”,后改为“敦煌牌”,最后又改为“东方红牌”
ⅶ)山东掖县(现莱卅市)工业缝纫机厂建立(1965年)
⑵ 缝纫机产品品种的发展。
㈠ 家用缝纫机
ⅰ)协昌缝纫机(无敌牌)。仿日本“快乐牌”多功能家用机,试制了JI58-6,58-7型多功能家用机(1958年)。仿瑞士多功能家用机,试制了JI59-1型多功能家用机(1958年)。在JB2-1家用机基础上试制了JB6-1,JB3-1(公制尺寸),JC2-1,JC2-2等家用机(1960、1961年)。在JB1-2型家用机基础上试制了JB5-1型家用机(1962年)。试制成了JH2-1型多功能家用机、JB5-2型家用机(1964年)
ⅱ)飞人缝纫机厂(飞人牌)。试制成了JC1-1型(1958年)、JA1-3型(1959年)和JA6-1型(1962年)家用机。试制成了FB1-1型服装行业缝纫机(1965年)
ⅲ)远东缝纫机厂(蜜蜂牌)。在JB1-1型家用机基础上试制了JB1-3到JB1-7等JB系列家用机(1964年)
㈡ 工业缝纫机。
ⅰ)协昌缝纫机(无敌牌)。试制成功的主要产品有:测绘仿制成GJ2-2型草帽工缝机(1958年)
ⅱ)飞人缝纫机厂(飞人牌)。试制成功的主要产品有:
GK6-1绷缝机(1958年),GV1-1高频塑料缝机(1959年),GP1-1毛皮拼缝机(1959年),GA3-1皮鞋缝纫机(1959年),GE1-1、
GE1-2鞋纸缝纫机(1959、1960年),GB3-1鞋纸缝纫机(1960年),GK9-1手提式封包机(1961年),FS1-1补鞋缝纫机(1961年),GK8-2、GK8-4纸袋缝纫机(1964年),GK8-3麻袋缝封包缝纫机(1964年), GK4-2、 GK4-3、GK4-4工业缝纫机(1964年),GP3-1羽毛球缝纫机(1965年)
ⅲ)天津建华缝纫机厂(金钟牌)。试制成功的主要产品有
仿胜家816型包缝机的基础上研制成GN1-3型包缝机(1965年)
⑶ 工艺技术发展
㈠ 铸造技术。
采用了气动震动造型设备、砂模自动运输线、滚筒混砂设备、滚筒清砂设备等。
㈡ 熔化技术
实现炉前五大元素分析,铁焦比达到1:8,碎铁配料、上料等机械化操作。
㈢ 浇注技术
输送带输送砂模,连续浇铸。
㈣ 造型技术。
连排造型,应用气动震压式造型机。
㈤ 制蕊技术
造蕊材料是白砂,粘合剂是桐油,操作是手工,用五磅木锤敲实型砂。
㈥ 砂处理技术
实现管道送砂,采用摆轮式和碾轮式混砂机,形成砂处理流水作业线。
㈦ 清砂技术
使用空心轴甩桶清砂设备,清砂时采用吸尘器。
㈧ 精密铸造技术
采用失蜡精铸技术,但质量问题一直没有很好解决。
㈨ 铝合金压铸技术
对缝纫机机壳等零件,采用了铝合金压铸技术。工艺路线是出料 –> 加热–> 合模 灌料–> 压射–> 起模–> 脱模–> 清理–> 坯料
㈩ 粉末冶金压制技术
ⅰ)用粉末合金制作铝合金含油轴承
ⅱ)对“二柱二块”(抬牙滚柱、挑线滚柱、摆动滑块、牙叉滑块)用粉末合金制造
ⅲ)采用井式碳氮共渗热处理方法
ⅳ)自行设计制造粉末冶金压制专用机
(十一) 冲压工艺技术
ⅰ)板类冲压。采用飞轮式冲床,实现“手不入模”自动进料,采用连续多工步冲压模具。
ⅱ)热冲压(模锻)工艺技术。对摆梭类等零件采用摩擦压力机进行热模锻处理获得坯件,设计专用的热冲压模具。
ⅲ)冷挤压工艺技术。此项技术在1965年前没有应用。
(十二) 表面处理技术
ⅰ)涂装工艺技术(漆种、上漆、烘干、贴花等工序)。采用通道式红外线烘干设备,改进烘漆配方。
ⅱ)电镀工艺技术。采用钢制防腐镀槽,中后期电镀实现机械化操作,镀种较少,仅有镀铜、镍、铬、锡等几种。
ⅲ)热处理技术。开始采用电极盐浴炉,工艺较落后,三废严重,工件变形大。
-
-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