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浙江”建设五年回顾与展望
为创业富民创新强省提供“深度支持”“数字浙江”建设五年回顾与展望
在既定的价格水平条件下,微处理器的运算能力每隔约十八个月可增加一倍。
——网络经济第一定律“摩尔定律”
为创业富民创新强省提供“深度支持”
“数字浙江”建设五年回顾与展望
我们必须始终保持清醒头脑,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的实际,科学分析我国全面参与经济全球化的新机遇新挑战,全面认识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深入发展的新形势新任务,深刻把握我国发展面临的新课题新矛盾,更加自觉地走科学发展道路,奋力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为广阔的发展前景。
发展现代产业体系,大力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促进工业由大变强,振兴装备制造业,淘汰落后生产能力;提升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信息、生物、新材料、航空航天、海洋等产业。
走进浙江人的“数字生活”
A
信息化发展概况
在每一个变革时代,那些作为新经济先锋的伟大突破无一例外的是这样一种进步:即以此前所无法想像的方式,以新技术为工具,来满足反映在新消费方式中的人类新梦想。
——《支持型经济》肖沙娜·朱伯夫
“书记,您好!我们是扫帚山村的党员群众!”
“你们好!能在这里看到你们,我感到很高兴,也很惊奇……”
这是2005年4月4日上午,浙江玉环县清港镇扫帚山村党员电教室里发生的一幕。通过网络视频,扫帚山村的党员群众与远在杭州的省委主要领导进行了一次网络互动。
清港镇扫帚山村农村党员电教室是浙江第一个村级党员电教网络阵地。村民们能够与浙江省农科院、浙江大学等高校的专家教授在网上面对面交流和咨询。目前像扫帚山村农村党员电教室这样的电教室,在浙江已有3.9万个。
这是五年来,浙江信息化发展在农村的一个缩影。
浙江人是经济改革大潮的弄潮儿,同样也是信息化浪潮的弄潮儿。在党的“十六大”提出的“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方针指导下,我省第十一次党代会提出了建设“数字浙江”的战略任务。“数字浙江”是我省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的全面推进。“数字浙江”建设是以信息化带动和提升浙江工业现代化为核心,以网络系统和数据库建设为基础,以应用系统为重点,以数字城市建设为支撑,通过对信息资源的全面整合、开发和利用,发挥信息技术在现代化建设中的推动作用,实现社会生产力的跨越式发展。
2003年3月,在省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的统筹下,一本洋洋万言的《数字浙江建设规划纲要(2003~2007年)》面世了。为了全面打造“数字浙江”,实施“信息强省”战略,浙江省还先后出台了《关于我省电子政务建设的指导意见》、《关于加强信息安全保障工作的意见》、《关于加强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工作的实施意见》、《关于加快电子政务发展的意见》、《关于加快电子商务发展的意见》、《关于加快农村信息化建设的意见》、《关于加快推进农业信息化的通知》、《关于加快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指导意见》等一系列推进“数字浙江”建设的配套政策和措施,全面保障“数字浙江”战略的实施。
通过五年的不断努力,《数字浙江建设规划纲要(2003~2007年)》确定的各项工作任务全面完成,全省信息应用体系主体框架已经建成,信息技术已广泛深入应用于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等方方面面。信息化综合水平和信息产业各项指标均走在全国前列,为我省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作出了重要贡献。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中国信息化水平评价研究报告》,浙江省信息化水平评价指数为60.44,继续位居全国第四,省、区第一。信息化在实现我省从制造大省向创造强省转变,从粗放型发展向集约型节约型发展转变,从城乡二元发展向城乡统筹协调发展转变,从注重经济增长方式向注重民生发展转变方面取得了明显成效。
-
-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