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研究:技术创新的战略与策略
我国技术创新能力为什么差
我国至今仍是一个尚未完成工业化的国家。一亿多吨钢的生产大国,特种钢(电工钢)年进口1000多万吨;我国化工生产很发达,却大量进口塑料,年产一亿多部电话机所需进口的塑料就是大数字;我国是纺织大国,却大量进口服装面料;我国是电视机头号生产大国,没一个品牌是自主设计的;轿车设计努力了几十年,但尚未达到应用水平;民航飞机、移动电话,基本是进口加组装没有改观。
这种现状的症结所在,就是企业缺乏自主技术。计划经济年代,我国建立了独立的生产、科技体系。企业从社会分工上就不承担开发的任务,它的技术靠外部来的。而科研院所由于与生产不结合而另有独立的运作和评价体系,因其技术成果缺乏市场前景,且多数达不到可以供企业直接应用的程度,因此企业基本上只能从国外取得技术,这就造成了建国至今我国生产技术或工艺技术总体上是靠引进并且一直在不断反复引进的根本原因。改革开放以来,中央强调科技与经济结合,但体制并未从根本上打破原有格局。
技术创新差在哪里
与工业先进国家相比,我国存在着明显的差距:1、在产业结构上,目前中国仅仅在轻纺、服装、日用品、家用电器、电子信息零部件等领域具有一定的竞争力,占据了一定的国际市场。但是,尤其在发达国家的主流市场上,“中国制造”即OEM或ODM(贴牌或外来技术加工)的多,中国自己品牌的产品少。主要靠的是成本优势,而不是技术优势,附加价值低。2、在市场结构上,企业规模小,数量多,市场集中度低,处于低水平竞争之中。大企业不够大、不够强,控制市场的能力低。在“入世”前,不论家电产业还是汽车行业都没有形成国际型的大集团。在5年的保护期内,大企业集团的成长是一个艰巨的任务。3、企业的国际化发展尚处初级阶段,对外直接投资低于发展中国家平均水平,仅有少数产业能在国际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在中国加入WTO和融入全球经济进程中,还没有真正的中国跨国企业走上国际经济的大舞台。4、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特别是研究开发能力较差,科技投入少。1999年和2000年中国研究与开发经费分别为GDP的0.83%和1%,而美国、日本和韩国达到1%的年份分别为1950年、1959年和1983年,目前大都接近3%的水平。多数企业的研发投入水平(占销售收入的比例)也大大低于国际同行,引进后的再创新力度不够。
充分发挥政府在技术创新战略中的推动作用
政府是国家创新系统的核心要素之一。应充分发挥政府在国家创新系统中的推动作用,正确界定其作用范围、方式和程度。
1、加大研究与开发力度,加强基础研究,加强技术创新,发展高科技,实现工业化,这既是解决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的深层次问题、提高国民经济素质和综合国力、实现跨越式发展的紧迫要求,也是应对竞争、确保中华民族在新世纪立于不败之地的战略选择。我国政府应当加大研究与开发投入,加强基础研究,并借鉴国外的成功经验,加强和利用国际科技合作,推动技术研究和开发的国际化,增强我国的整体创新能力。
2、加大企业制度创新,强化企业在技术创新中的主体地位,扶持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应结合我国的具体国情,加快现代企业制度的建设,深化科技体制改革,促进科研机构与企业一体化相结合,大力鼓励科研机构以各种形式进入企业,使企业真正成为技术创新的决策主体、投资主体、研究开发主体和利益的分配主体。要尽快制定关于中小企业的法律法规管理体系和投融资政策,扶持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
3、营造良好的技术创新的外部环境。要进一步完善和制定与创新相关的制度框架和有利于创新的政策体系,特别是尽快制定符合国情的技术创新法。要建立高新技术产业风险投资机制,多渠道筹集风险资金,加强风险投资领域的评估、管理、监督等活动的人才培养。
4、制定国家产业创新战略,加强产学研合作,促进科技成果商业化,要根据具体国情制定国家产业创新战略,又要借鉴国外的经验,鼓励采取多种 形式进行核心项目的产学研合作,加快科技成果的商业化。
5、加快基础设施建设。要加大科技兴国战略的实施力度,大力培养创新人才,加强基础设施的建设,特别是只是体系的建设。
6、培养具有特色的区域创新系统和产业群体,要制定切实可行的地区发展远景规划和区域创新发展战略,加强区域创新管理和技术创新组织建设,以技术创新为核心,培养、引进、开发新型产业,形成各具特色的区域经济发展模式。
努力推进企业技术创新 企业进行技术创新包括自主创新、模仿创新及合作创新。从国际上看,美国企业大多数实行的是自主创新战略,而二战后的日本企业实行的则是模仿创新,它们大量吸收西方发达国家先进技术,将主要技术力量和资金投入到工艺改进、产品性能完善、大批量生产、质量控制、市场营销等环节中,逐步建立自身竞争优势,收到了丰厚的收益。我国企业的技术创新,既要吸取美日两国企业的经验教训,又要从国情出发,因为自主创新具有高投资、高风险性,加之我国创新资源的有限性,这就决定了我国企业不可能普遍实行自主创新战略,而应采用自主创新为主、模仿创新为辅的技术创新战略。“北大方正集团、乐凯”分别走了自主与模仿创新的路子,并取得成功。从上世纪80年代起西方发达国家企业技术创新的方式发生了重大变化,这便是在技术上进行战略联盟。技术联盟是一种大规模的常常要涉及技术创新全过程的综合型合作作为,它是企业为了获取竞争优势而进行的相互依存的战略合作作为。